文姬歸漢
拋開「成教化,助人倫」的沈重使命,讓我們沉浸在圖像中,想像或感受文學、戲曲、小說情節帶來的愉悅,應該是故事畫更根本的魅力。〈文姬歸漢〉裡在國族認同與親情間拉扯的悲涼遺憾、〈西廂記〉裡情竇初開的曖昧與冒險、〈歸去來辭〉裡從難以施展與不願屈就中回歸家園的解脫……。這些將種種情節、文本轉化成動人圖畫的畫家們,賦予了故事另一種悅目賞心的理解角度。
- 傳 宋 李唐 文姬歸漢圖
- 絹本設色 冊
- 全幅 縱59.6 橫96.4公分
- 故畫001114-1至001114-18
- 重要古物
這套冊頁描繪東漢才女文姬(162-229)的坎坷人生。她在大亂時被胡人俘虜,嫁給南匈奴的左賢王,並生育二子。十二年後,曹操(155-220)派遣使臣又將她贖回漢地。據說她依胡笳的音響創作了琴曲,並加上描述生平境遇的詩文,也就是所謂的〈胡笳十八拍〉。文姬的故事十分受歡迎,衍生出各種小說戲曲,〈胡笳十八拍〉也由歷代文人重新填寫。這套冊頁上方抄錄的就是唐代劉商(約727-805)的版本,下方搭配著對應的圖像,屬於「圖文平行」的連環故事畫。〈胡笳十八拍〉並非純然教忠教孝的作品,文姬的選擇頗受爭議。這個故事的戲劇性喚起許多觀眾的同情共感,也引發畫家創繪故事場景與人物情態的興趣,是宋金對峙時代氛圍下促成的畫作,觀之樂趣無窮,與今日的繪本故事書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傳稱為李唐(約1049-1130後),但與其傳世作品風格有別。畫面破損嚴重,但仍可感受細膩的畫功。作品中小巧人物的衣物紋樣皆未鬆懈,推測是稍晚的南宋宮廷畫家的作品。
- 傳 宋 陳居中 文姬歸漢圖
- 絹本設色 軸
- 本幅 縱147.4 橫107.7公分
- 故畫000849
- 國寶
相對於傳李唐〈文姬歸漢〉使用十八開冊頁交代文姬的經歷,這件立軸形式的〈文姬歸漢〉,卻只以「單景」表現這個故事。畫家表現的段落接近第十三拍的「傷別」,描繪夫妻喝酒餞別,一家人即將分離的場面。但與傳李唐版本眾人哭泣的景象不同,立軸版〈文姬歸漢〉坐在地毯上餞別的夫妻異常冷靜。除了抱著文姬的腰不願意放開的小兒子,所有的人都壓抑著情緒,莊重自持。
這幅畫作另一個特點是出現了漢族使節,以及胡漢侍衛雜處的景象,研究者認為反映了宋代對外族的立場與外交情勢。畫中對服飾及器用的細緻描繪,也表現出當時對胡人文化的熟悉。舊傳為南宋後期宮廷畫家陳居中(活動於十三世紀初)的作品,經學者推測應為十二世紀的精彩宮廷畫作。
故事介紹─文姬歸漢
東漢末年戰亂頻繁,名臣蔡邕的女兒文姬(蔡琰)被擄去嫁予匈奴左賢王,至北方展開一段痛苦且漫長的生活。她在此期間誕下二子,雖厭惡異族,對自己腹生手養的孩子仍產生憐愛。一日漢族來使傳達要贖回文姬的消息,文姬驚喜之餘,又因將與幼兒分離感到悲傷。兩個兒子更緊抓文姬衣裳,不願分別,但她終究被帶回鄉了。歸家後,文姬將此十二年的光陰與愁思化作胡笳琴曲,隨著樂聲緩緩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