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強大的敘述力
有「故事」的圖像以不同形式出現在多樣媒材上。有些是原本就是為「故事」服務的圖像,如:墓室祠堂裡忠孝節義的石刻線畫、敦煌壁畫的佛本生故事、《法華經》扉頁上的經變故事,或是歷史事件等。但也有些原本不是「故事」的圖像,如《孝經》、《詩經》等思想或文學經典的附圖,卻因為圖像本身強大的敘述性,能夠提供觀者超越文本的故事感。
- 傳 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開宗明義章、事君章)
- 絹本設色 冊
- 本幅 縱28.8 橫33.7公分、縱29.1 橫36.2公分
- 故畫001224-1、故畫001224-15
- 重要文物
《孝經》紀錄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年)解說孝道的內容。第一開孔子為弟子環繞,斜向坐於榻上,加上前方跪坐的曾子(西元前505-前432年後),就像將佛道扉畫宣講場面反向簡化而成的儒家版本。
第十五開〈事君〉,畫中君王所在殿宇,與官員園苑僅有一棵柳樹的距離。現實中不可能如此接近,且兩者在畫中所佔比例接近,應是畫家對文中對句:「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圖像詮釋。
此冊與南宋院畫家馬和之(活動於十二世紀中)風格不同,應為宋人託名之作。
- 清 弘曆敕編 御筆詩經圖(齊風之甫田、豳風之7月)
- 紙本 冊頁裝
- 清乾隆間圖繪寫本
- 版框 縱30.9 橫39.7公分
- 故殿019742、故殿030553
- 重要古物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西周至春秋中葉(約西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許多內容託物寄寓,幽微地表現潛伏的意見或情感。南宋的文官馬和之(活動於十二世紀中)畫藝高超,他為《詩經》添配的圖畫成為經典。清代的乾隆皇帝(1711-1799)令宮廷畫家臨摹宮中收藏的馬和之《詩經圖》,並補全殘缺的部分。本次展出就是乾隆朝摹作的其中兩開。
〈甫田〉若抱怨般的詩句,卻飽含思念與對相聚的期盼。詩句中的「思念」要如何描繪?畫中斜向而下的山坡,影射著萬水千山,承托田邊文士對遠方友朋身影的思念。此圖以敘事畫的方式,巧妙地傳達詩歌中的抒情內容。
〈七月〉的篇幅很長,記述著農民一年裡應進行的主要行事。一小方冊頁裡能容納多少內容?畫家果斷地用雲氣及樹石,將畫面切作三塊,自右至左描繪夜觀星象、農桑採集、歲末宴聚場面。由宴聚的場面,可知此圖並未照本宣科。畫家讓〈七月〉文中未提到的樂舞場面,清楚安排在左下方,似有以禮樂教化百姓的期盼。
- 傳 宋 李嵩 瑞應圖
- 絹本設色 卷
- 本幅 第1段 縱32.6 橫96.5公分
- 第2段 縱32.6 橫106.5公分
- 第3段 縱32.6 橫65.5公分
- 第4段 縱32.6 橫130公分
- 故畫001472
「故事畫」也稱為「故實畫」,代表畫的不只是虛構的故事,不少希望指涉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但究竟有幾分真實呢?
傳李嵩(約1170-1255)〈瑞應圖〉就是這類耐人尋味的圖像。南宋初年為合理化高宗(1107-1187)的統治權,大臣編著即位前的瑞應故事,院畫家也為之作圖。如本次展出的「脫袍見夢」一段,畫的不只是軍隊營帳中沉睡的高宗,也將他腦中欽宗(1100-1156)將衣袍脫下交給他的夢境,如雲煙般地飄出顯現,十分有趣。
故事介紹─脫袍見夢
靖康元年(1126),宋欽宗任命弟弟趙構為大元帥。之後隨著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宋徽宗、欽宗被金人擄往北方,趙構於南京即位,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脫袍見夢」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段政權交替期間。趙構成為大元帥而四處征戰的某日,夢見自己與哥哥欽宗在宮苑裡相遇,欽宗將自己的衣袍脫下要讓他穿上,象徵把政權與王位交給他。正當趙構要婉拒的時候,夢便醒了。大臣曹勛聽說此事,便寫文讚揚趙構英勇領導軍隊,更身懷天命,將使國勢再度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