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草蟲明星—蝴蝶

  蝴蝶有著紋樣多變又悅目的翅膀,「蝶」字的發音更和代表七、八十歲長者的「耋」字相同,因此成為長壽的象徵,寓意極佳。好看加上好的象徵,草蟲畫中最受歡迎的明星,無疑就是蝴蝶了!

  在這次展覽的作品中,昆蟲學家們試著辨認出畫上蝴蝶的種類,有些作品非常寫實,甚至可以對應出特定的物種;有些部分則是「想像型」蝴蝶,可能用好幾種蝴蝶的特徵合體,或者局部換上其他物種的構造,創造出不存在的美麗變種,充分展現畫家的想像力。你能分辨出哪些蝴蝶是可能真實存在的嗎?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明 趙文俶 畫花蝶
      明 趙文俶 畫花蝶_預覽圖
      明 趙文俶 畫花蝶

        文俶(1595-1634),字端容,江蘇長洲人。文徵明(1470-1559)玄孫,明末著名女書畫家,擅長花鳥、草蟲題材。

        本作繪於1630年,以奇石、萱花和飛行中的長尾水青蛾為題。這類以花石為主要描繪對象的立軸作品,原本多以富麗堂皇為取向,以便裝飾廳堂。文俶藉由數枝孤秀的萱花、一隻飛舞其上淡綠色的長尾水青蛾,將原本傾向華麗的畫類,改得清麗幽雅。

        長尾水青蛾為夜行性動物,白日較少活動,描繪其飛行姿態的作品較少見。文俶選擇將其加入畫面,不正透露著她個人對長尾水青蛾的欣賞嗎?(故宮/王湘文)

      故宮Open Data下載點
    • 明 趙文俶 畫花蝶 局部01
    • 長尾水青蛾 長尾水青蛾(圖片提供:中興大學/王遠騰)
    • 細看畫中長尾水青蛾頭部是以正面呈現,相當可愛。 長尾水青蛾屬頭部特寫 細看畫中長尾水青蛾頭部是以正面呈現,相當可愛。 長尾水青蛾屬頭部特寫(圖片提供:中興大學/王釋玄)

      畫中所繪為蛾,由羽狀觸角、翅形與色彩來看,與現生的長尾水青蛾屬相近,牠們又被稱為月神蛾,因具有一對長尾突的後翅及偏青綠色的翅膀色彩而得名。體型碩大並有兩對眼紋,看起來十分壯觀。卵球形聚產;幼蟲身上密佈突起及毛,共有五至六齡,以楓香、烏桕、杉等植物為食,一二齡幼蟲為橙色系,三齡後轉為綠色,食量大,終齡幼蟲以葉及絲編織成繭並在其中化蛹;成蟲無可進食之口器,交配產卵完即死亡。(中興大學/蕭瑄;楊曼妙審訂)

      • 傳宋 花王圖
      傳宋 花王圖_預覽圖
      宋 花王圖

        圖中造型奇矯的太湖石後,一株紅色牡丹盛放。太湖石以及牡丹花株都位於畫面正中,這種將物像排在中央的構圖方式可以追溯回唐代。許多唐以後墓室壁畫若描繪花卉或花鳥屏風,經常可以見到類似的構圖。這類裝飾性極強的作品,圍繞在花木邊也常見跳躍飛舞的昆蟲蝴蝶,大概就是最早的立軸式草蟲圖的原型吧!

        《花王圖》還可以看到底稿的若干線條,色塊交界處也並非毫無破綻,但可由熟練迅速的筆畫,感覺畫家對此題材的熟練。昆蟲描繪雖不強調姿態差異,卻也可愛的散佈其間,圖案化的蝴蝶翅膀十分悅目,應為明代大量生產的暢銷裝飾性作品。(故宮/邱士華)

      故宮Open Data下載點
    • 宋 花王圖 局部01
    • 大麗菊虎飛行 大麗菊虎飛行(圖片提供:中興大學/王釋玄)

      圖畫中的特徵近似昆蟲中的菊虎,菊虎屬於鞘翅目菊虎科,雜食性的菊虎會捕食小型昆蟲,也會吸食花蜜,白天常可見其四處飛行覓食。(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宋 花王圖 局部02
    •   生物學者也可以從畫作中觀察到一花一世界,與華嚴經涵義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生物學者從中看到的是生態。在盛開的花叢中,有各種被吸引來訪花的昆蟲,訪花的昆蟲取走花朵提供的養分,也為花朵授粉,除此之外,花叢中也可能有埋伏其中,為了捕食訪花昆蟲的其他生物,形成一個食物鏈。(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宋 花王圖 局部03
    •   蟬是大家熟悉的鳴蟲,屬於同翅目蟬科,成年的蟬不論是吸食樹汁、求偶鳴叫或只是單純的休息,總是停棲於樹幹上,當受到天敵驚擾時,便會快速振翅飛離,有時起飛時還會排出消化道中的液體,以減輕體重加速飛行。(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宋 花王圖 局部04
    •   螽斯屬於直翅目螽斯科,擁有細長的絲狀觸角,長度會超越體長。螽斯與蟋蟀同樣是摩擦雙翅發聲的鳴蟲,然而令人訝異的是螽斯聆聽聲音的聽覺構造竟是長在前腳上!(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宋 花王圖 局部05
    •   蜾蠃(ㄍㄨㄛˇㄌㄨㄛˇ)是膜翅目胡蜂科蜾蠃亞科的物種,成蟲啣泥築成育幼的巢穴,蜾蠃成蟲取食蜜露,當牠飛行於花叢間時,除了訪花進食外,另一個目的就是捕捉其他昆蟲作為其幼蟲的食物。(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宋 花王圖 局部06
    • 雙尾蛺蝶 雙尾蛺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圖中蝶於後翅的M3 及CuA2 脈末端有尾突, 翅面有一列白紋。此特徵較符合蛺蝶科螯蛺蝶屬的部份種類,而此圖中蝶可能是以廣泛分布於江南及臺灣的雙尾蛺蝶為原型創作出來的。雙尾蛺蝶幼蟲取食多種闊葉樹葉片,頭生四角,狀似龍首。(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宋 花王圖 局部07
    •   虻是雙翅目虻科的物種,虻通常有寬大的複眼、較短的觸角與圓潤的身軀,擅長快速飛行。(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宋 花王圖 局部08
    • 紋黃蝶 紋黃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依據圖中蝶前翅有黑邊,黑邊內有斑點,翅面中央有黑點,後翅外側有黑紋等特性,該蝶原型可能是幼蟲取食菽草、苜蓿等牧草、綠肥作物的紋黃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宋 花王圖 局部09
    •   螻蛄屬於直翅目螻蛄科的物種,擁有非常有趣的外型,前胸呈厚實的圓筒狀,前足特化成釘耙狀,善於挖土在土壤中活動。具有趨光性,夏季的夜晚容易在路燈下遇到飛行降落的個體。(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一)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一)_預覽圖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一)

        四幅連屏掛軸,緙織出花卉粉蝶及湖石,技巧平穩工整。湖石以石青、石綠點染,花葉輪廓以勾法處理,其他則運用汁綠、花青及墨筆繪出葉形,營造枝、葉受光的角度不同而產生的陰陽向背,色彩搭配極為絕妙,緙繪合一,表現出乾隆(1711-1799)緙絲後期特色。四幅皆為朱啟鈐舊藏。

        此幅緙畫奇石、百合花與黃斑蝶。百合花有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吉祥意寓,蝴之音類同「福」,以百合花固有芳香,吸引蝴蝶前來,故有「福來百合」之吉慶象徵。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一) 局部01
    • 大鳳蝶雌無尾型 大鳳蝶雌無尾型

      由畫中所繪蝴蝶之數個特徵判斷,包括觸角細長膨大、翅脈之臀脈內縮及中室封閉,應為鳳蝶科昆蟲。鳳蝶科成員大多中大型,翅膀以黑色為底,圖中有許多黑色點狀,可能代表其斑塊排列。就訪花且飛行迅速,以及飛於高處,也可據此判斷符合鳳蝶科的飛行方式。不過其外形顏色及斑塊排列皆與我們能看到的蝴蝶大相逕庭,顯然繪者是依照自己對蝴蝶的印象描繪而成。(中興大學/蕭瑄;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二)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二)_預覽圖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二)

        此幅緙畫芙蓉花與三隻蝴蝶飛舞,奇石間有菊花與小草。芙蓉花盛開,又夾有花苞,極富生意。盛開的芙蓉花瓣以白粉勾畫,枝葉交纏,層次分明。芙蓉向來耐霜,有著清新脫俗、高潔不凡之印象,是古代文人喜歡的花卉之一。(故宮/王湘文、童文娥)

      故宮Open Data下載點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二) 局部01
    • 燕藍灰蝶 燕藍灰蝶

      就此一意像畫的蝴蝶觸角(長且末端膨大)及翅的特性(小且後翅有一對細的尾突)判斷,繪者呈現的極可能為印象中的灰蝶,但斑紋顯然是畫家的創作,並非實物。灰蝶科物種大部分體型小,腹面底色以灰色為底,故常被稱為小灰蝶,其實許多灰蝶的背面並不是如腹面樸素,而是有著像寶石般閃爍的物理光澤,雄性常在高處展翅進行領域行為,遇到其他雄性會將其驅逐出領地。後翅長有眼斑及一對至多對的尾突,可靠後翅搓動或尾突上下擺動,使掠食者以為是頭部攻擊而逃離自保。食性複雜多樣,以植物嫩芽、花苞或動物性蛋白為食,許多灰蝶與螞蟻有互動關係,少數會進入蟻巢成為螞蟻的蟻客,獲取蟻巢中的資源完成生活史。(中興大學/蕭瑄;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二) 局部02
    • 大鳳蝶雄 大鳳蝶雄

      此圖呈現飛行的蝴蝶,具有許多黑色及黃藍色斑塊,代表繪者看到的顏色,符合鳳蝶科成員翅膀大部分以黑色為底,會訪花且飛行迅速的特性。且由圖中觸角些微末端膨大及翅的整體形狀,尤其是後翅外緣的波浪狀,及前翅中室是封閉的,可判斷應為鳳蝶科的物種。不過其外形顏色及斑塊排列皆與我們能看到的蝴蝶大相逕庭,應是繪者依照對鳳蝶的印象加工想像繪成。(中興大學/蕭瑄;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朱啟鈐收藏印 蠖公 朱啟鈐收藏印 蠖公
    • 尺蠖彎曲前進 尺蠖彎曲前進(圖片提供:中興大學/詹明澍)
    • 樹形尺蛾成蟲 樹形尺蛾成蟲(圖片提供:中興大學/蕭瑄)
    誰是朱啟鈐?

      朱啟鈐(1871-1964),字桂辛,號蠖公。他是近現代著名緙絲收藏家,堂號存素堂,曾出版《絲繡筆記》、《存素堂絲繡錄》等。近代戰亂頻繁,文物流散,他以個人之力蒐藏清宮舊藏與私人藏之各朝緙絲,不遺餘力,為重要的文化資產保存者,本院即有其舊藏緙絲數十幅。(故宮/王湘文)

    什麼是「尺蠖」?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出自《周易·繫辭下》,意旨尺蠖為向前邁進,會儘可能彎曲身子,寓意人若想伸展抱負,常常是需要委屈蟄伏等待機會;可見古人對這彎曲前進的蟲子有著細微的觀察及興趣。回到科學面,尺蠖為尺蛾科 (Geometridae) 之幼蟲,常見休息時偽裝成樹枝及枝條的模樣,大部分種類會以一屈一伸的方式前進,然而並非做此種前進方式的毛毛蟲皆是尺蛾,在夜蛾科 (Noctuidae) 及裳蛾科 (Erebidae) 的成員中亦有不少!那要如何分辨呢? 毛毛蟲的足式(胸節和所有腹節上足的數量)可以提供我們判斷依據,基本上不同類群的毛毛蟲會有不同足式,大部分尺蠖的足式為「30000010001」,3指的是胸節有3對足,後面10節腹節只有第6及第10節各有1對原足,藉此可與其他能屈能伸或正常行走的毛毛蟲們有所區分。(中興大學/詹明澍;楊曼妙審訂)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二) 局部03
    • 鬼蜘 茶色姬鬼蛛(圖片提供:尤光平)
    朱啟鈐肖形印

      古代肖形的歷史悠久,漢代堪稱興盛時期,直到明清才又興起,已經成為篆刻藝術的一個特殊類別。古代匠人們透過驚人觀察力與精湛的製作工藝,往往將複雜豐富的各種圖像,表現得惟妙惟肖。印中蜘蛛儘管只有六隻腳,卻因為篆刻家的巧手,傳達出精準的蜘蛛神態,讓人一眼即可掌握住其生物特徵。(故宮/何炎泉)

      這件肖形印中蜘蛛體色單一,可能是參考鬼蛛或者姬鬼蛛之類的結網性蜘蛛外形。牠們通常畫伏夜出,白天躲在樹幹枝葉間,傍晚時則會在樹叢間結網,主要以夜行性昆蟲如蛾類為食。(東海大學/卓逸民)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三)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三)_預覽圖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三)

        此幅緙畫桃花、粉蝶,運用平緙與勾緙織出花、葉及枝條,以藤黃染花朵造型,白粉點出花蕊,寫實逼真,塑造典雅清俗之感。葉子染以汁綠及石綠,呈現青綠的嫩葉,有生氣蓬勃之感。蝴蝶觸角雖長而誇張,然不失生動與活潑。(故宮/王湘文、童文娥)

      故宮Open Data下載點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三) 局部01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三) 局部02
    • 波紋眼蛺蝶 波紋眼蛺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第三幅的這兩隻鱗翅目昆蟲畫風與此系 列其他三幅畫接近。從絲狀的觸角且末端沒 有加深或膨大,圖案與色調也都近似蛾類研判,顯然仍是作者依印象所繪的想像之作。唯兩圖中的蝴蝶翅面外側有小眼紋,原型疑似江南水田邊常見的波紋眼蛺蝶。(中興大學/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四)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四)_預覽圖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四)

        此幅緙畫牡丹花、奇石及菊花,上方二隻蝴蝶飛舞。蝴蝶迎向牡丹,有花開富貴、福到圓滿之意。蝴蝶羽翼以朱膘及墨色淡染,營造出透明質感,汁綠染其胸腹,仔細刻繪口器及觸角,寫實生動。牡丹使用朱膘、藤黃加染,色澤淡雅,花型優美,呈現典雅恬靜之美。(故宮/王湘文、童文娥)

    • 清 乾隆緙絲花卉掛屏(四) 局部01
    • 黃星斑鳳蝶 黃星斑鳳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緣點白粉蝶 緣點白粉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第四幅圖中左上無花紋相仿的蝶種,然前翅修長、後翅圓短,略似斑鳳蝶類蝴蝶。鳳蝶科成員大多中大型,翅膀以黑色為底,會訪花且飛行迅速。由圖中呈現的特徵,例如觸角膨大、前翅形狀狹長三角形、中室是封閉的及其飛於高處,判斷應為鳳蝶科的飛行方式,可推測其為鳳蝶。不過 其前後翅長度比例、翅形翅脈及顏色,皆與我們能看到的蝴蝶大相逕庭,應是繪者依照對鳳蝶的印象加工想像繪成。右下之蝴蝶前翅有兩只黑斑點,翅外緣有黑紋,略似緣點白粉蝶(東方菜粉蝶)。(中興大學/蕭瑄、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中興大學/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繡線閬苑長春(秀發華顏)
      清繡線閬苑長春(秀發華顏)_預覽圖
      清繡線閬苑長春(秀發華顏)

        這開冊頁的畫面是一雙蝴蝶飛舞在花葉間,題材十分平常,特別之處在於這不是「畫」出來的,而是一針一針以「刺繡」的技法「繡」出來的。這開冊頁出自《閬苑長春》這套精彩的清代刺繡冊頁。這些絲線安排得緊緻均勻,在燈光照拂下,成片反射出亮麗的色澤,也讓蝴蝶與花葉特別顯得閃閃動人。製作這套冊頁的工匠似乎還不滿足,他們希望能傳達更多細節,因此以畫筆在絲線上增補蝶翅上的細點,或是枯敗葉片尖端的顏色變化,造就了這開優美的繡畫花蝶圖。(故宮/邱士華)

    • 清繡線閬苑長春(秀發華顏) 局部01
    •   畫中蝴蝶的外形和姿態可能為穹翠鳳蝶 (Papilio dialis Leech),穹翠鳳蝶分布臺灣、中國、泰國等地,幼蟲以芸香科植物如飛龍掌血、賊仔樹為食。活動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蝶飛行快速,會在花叢中尋找蜜源,有吸水的習性。(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繡線閬苑長春(秀發華顏) 局部02
    • 波灰蝶 波灰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圖中蝶後翅有細小絲狀尾突及小斑點, 應當是以某種灰蝶為原型發想出來的創作。(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明織花鳥寫生冊(豆花雙蝶)
      明織花鳥寫生冊(豆花雙蝶)_預覽圖
      明織花鳥寫生冊(豆花雙蝶)

        本幅為緙織白地設色豆花雙蝶,設色明麗,緙織技法穩健傳神,使用撚絲織成,織紋緊密均勻,狀況保存良好。本幅右上編織雙蝶迎向豆花草叢,飄然飛舞,有生動活潑之感,唯雙蝶之鼓棒型觸角未能呈現,但不影響整體之美觀。豆花草叢透過玲瓏有致之枝葉與造型,輔以藍地錯落之小草,呈現秀麗隽雅之清新風格,為明代織品之精品,亦為文化部指定之重要古物。(故宮/王湘文、童文娥)

    • 明織花鳥寫生冊(豆花雙蝶) 局部01
    • 黑紋粉蝶 黑紋粉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畫中蝴蝶在草地上訪花,上方白色者明顯是白粉蝶或黑紋粉蝶,粉蝶屬於鱗翅目粉蝶科的昆蟲,體型相較其他類群蝴蝶小,常活動於草地上,吸食花蜜或尋找寄主植物。下方黑色者應是作者的想像,用來和白蝶對比,產生美術效果。(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

      • 明 馬守真 花蝶圖
      明 馬守真 花蝶圖_預覽圖
      明 馬守真 花蝶圖

        馬守真(1548-1604),號湘蘭。明代晚期名妓,詩歌舞畫無一不精。

        這把金牋摺扇上,散佈著一叢叢紫花苜蓿、堇花和蒲公英。畫面呈現與一般花卉小品採平視的角度頗不相同,像是俯瞰著腳邊的花圃群蝶飛舞,十分可愛。右上有與她友好的蘇州著名文士王穉登(1535-1614)的題詩:「雜花三兩叢,種種爭妖麗。粉蝶故飛來,低徊不忍去」。不知道是不是比擬著名妓與文士間幽微的關係。(故宮/王湘文)

      故宮Open Data下載點
    • 明 馬守真 花蝶圖 局部01
    •   本作有三隻鱗翅目昆蟲,右一具有蛺蝶特徵,但翅脈不類蛺蝶,另其鱗粉掉了許多,或許為老蝶;中間接近蛺蝶科之眼蝶,唯其姿態狀似爬行;左一較接近尺蛾,本作明代文人王穉登雖提「粉蝶故飛來」,唯依現代分類系統而言本畫中未有粉蝶,或許古人粉蝶概念為粉色系蝴蝶皆屬之。(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明 馬守真 花蝶圖 局部02 蛺蝶科 眼蝶亞科
    • 邊紋黛眼蝶 邊紋黛眼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明 馬守真 花蝶圖 局部03 較接近尺蛾
    • 青輻射尺蛾 青輻射尺蛾(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花卉成扇
      清 花卉成扇_預覽圖
      清 花卉成扇

        代表「長壽」的蝴蝶,飛舞在代表「子孫綿延」的瓜果上,寓意佳善。

        畫家在顏料未乾之際,加入白色與其他色料,讓色調混融出清淡有層次的光潔感。除了蝴蝶翅膀,瓜果及葉片、莖條都可以明顯察覺到這種效果。這應是清代受到重視光影效果西洋畫法的影響,持續不斷傳承下來的宮廷品味,應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晚清宮廷畫家,為后妃繪製的團扇。(故宮/邱士華)

    • 清 花卉成扇 局部01
    • 黃尖襟粉蝶雄蝶 黃尖襟粉蝶雄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畫家描繪的應為” 黃尖襟粉蝶”。黃尖襟粉蝶雄蝶翅端有橙紅色斑紋, 雌蝶則無, 符合畫中蝶特徵。此種粉蝶棲息在山間開闊地或鄉間菜圃,幼蟲取食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實,蛹的形態酷似乾枯小枝或果莢,有極其良好的偽裝保護。(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花卉成扇
      清 花卉成扇_預覽圖
      清 花卉成扇

        這件團扇亦為晚清時宮廷畫家的作品。畫中的蝴蝶頭部遵循著傳統畫法,然而或俯或仰飛行的蝴蝶姿態、纖細翅脈的佈排、漸漸淡去的翅上斑紋,都顯示了畫家對蝴蝶結構掌握極佳,具備變化自如的功力。畫中花辦顏色濃淡變化劇烈,造成一種離亂盛放的光影,但卻又都安份地在輪廓之內暈散,維持著精潔的格調。(故宮/邱士華)

    • 清 花卉成扇 局部01
    • 緋蛺蝶 緋蛺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欣灰蝶 欣灰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上方蝶前翅外緣有缺刻, 翅面黑色斑紋與緋蛺蝶或鉤蛺蝶近似,惟該類蝶種翅面底色以黃褐色為主,畫家可能為了凸顯斑紋,而讓底色為淺色。下方蝶翅面呈藍色,後翅外側有黑色斑點的特徵符合分布於華北、俄羅斯、朝鮮半島及日本,幼蟲取食苦參花的欣灰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石竹)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石竹)_預覽圖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石竹)

        這開冊頁出自義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1688-1766)繪製的《仙萼長春》冊。這套冊頁循著中國傳統以四季花卉象徵四時長春的寓意。他運用透視法及細膩的光影處理,成功表現物像的質感與立體效果,非常受到清代皇帝的喜愛。

        這是畫冊中的第七開,描繪石竹花,左上角搭配著像是鑲著紅、藍寶石翅膀的美麗蝴蝶。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蝴蝶翅膀接近身體的部分,以及眼部,郎世寧加上不少白粉,產生光線反射的效果,不同於傳統的描繪方式。(故宮/邱士華)

    •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石竹) 局部01
    • 花鳳蝶(達摩鳳蝶) 花鳳蝶(達摩鳳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圖中的蝴蝶複眼光滑、前翅M1脈與CuA2脈突出的翅形、後翅圓弧無後緣凹陷的現象及充滿五顏六色的大眼紋,使其十分類似眼蛺蝶屬的成員,推測畫中蝶原型可能是青眼蛺蝶及黛眼蝶。但其下唇鬚不明顯,六足差不多細長及腹部外露的特徵,又使其體軀與鳳蝶科之花鳳蝶類似(唯其翅形較寬胖),花鳳蝶在中國稱為達摩鳳蝶,主要分布於嶺南。畫家郎世寧曾於澳門學習中文,再從中國南方前往北京宮廷,或許亦曾親眼見過,或為稿本描繪。(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中興大學/蕭瑄;中興大學/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石竹) 局部02
    • 黑脈粉蝶 黑脈粉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此蝶翅室閉鎖,底色白色,像是粉蝶,接近的如華南吃山柑的黑脈粉蝶。考量左上花鳳蝶棲息地同為嶺南,或許為郎世寧青年時期的華南印象。(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荷花慈姑)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荷花慈姑)_預覽圖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冊(荷花慈姑)

        這開〈荷花慈姑〉以疏密有致的色點表現蝴蝶兩面麟翅的質感與花紋,並藉由顏色表現不同的曲面,傳達蟲身的立體感。畫中物像集中在左下角,透過枯敗捲曲的荷葉,可以看到停在將要凋謝荷花上的美麗蝴蝶;空中飛蛾與上下伸展的葉片,相互呼應,在畫面中心形成一個屈曲的圓弧,是傳統中國畫作中少見的構圖方式,或許與他西畫的訓練背景有關。

        有趣的是右上方應該是飛蛾的昆蟲,卻誤加了蝴蝶的觸鬚。西洋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的畫作的寫實表現,總讓人覺得他是絲毫不差地根據實物寫生而成。但由〈荷花慈姑〉飛蛾的表現,讓我們發現繪畫技巧就像魔術,可以讓不存在的物像,讓人信以為真。(故宮/邱士華)

    •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 局部01
    •   鳳蝶科成員大多中大型,觸角棒狀,翅膀以黑色為底,許多種類具末端寬的尾突,會訪花且飛行迅速。圖中的觸角、翅形、翅脈、尾突和身體紋路等與現生鳳蝶科的物種一致,不過其墨綠底色及鮮黃的身體似乎並不存在亞洲的鳳蝶中。筆者依黃色的身體、腹面淡黃色、背面墨綠色及黑色、後翅背面的藍帶特徵,思考出最接近的為美洲鳳蝶屬的物種。但若依時間地點,最有可能出現在中國的鳳蝶可能為黃鳳蝶或柑桔鳳蝶,顏色經過繪者美術後較實際斑斕。(中興大學/蕭瑄;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郎世寧 畫仙萼長春 局部02
    • 金星尺蛾頭部朝上方攀附在葉面上 金星尺蛾(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金星尺蛾頭部朝右方攀附在葉面上 金星尺蛾(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看似蝴蝶的這隻昆蟲,就所呈現的質感與色澤斑紋應為尺蛾,或接近金星尺蛾屬的昆蟲。金星尺蛾屬為尺蛾科的物種,白天翅膀平展停棲於草堆中,夜晚則有趨光性。身體黃色,前後翅以白色為底,有黑灰色斑分佈,前翅背面基部黃色,並有鑲銀帶色線斑,後緣有一對類似眼斑的鑲褐黃色銀線斑,十分亮眼。不過金星尺蛾的觸角為絲狀,繪者可能將其誤認為蝴蝶而畫成了末端膨大的棒狀觸角。(中興大學/蕭瑄;楊曼妙、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傳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_預覽圖
      宋 錢選 摹古花蜨圖冊

        共十二開,選展其中牽牛花、鳳仙花、薔薇、菊、海棠五開。最後一開有錢選款,提到仿宋十二家筆,實際上風格一致,並無宋人筆意,也無錢選繪畫的樸質雅趣。蝴蝶描繪精細,色彩鮮麗,然筆法細弱少變化,花葉姿態亦不夠自然生動,畫風已入清際。

        錢選(1235-1303尚在),浙江吳興人。字舜舉,工詩善書畫,吳興八俊之一。(故宮/何炎泉)


      • 清 花甲圖冊
      • 清 花甲圖冊
      • 清 花甲圖冊
      • 清 花甲圖冊
      • 清 花甲圖冊
      • 清 花甲圖冊
      • 清 花甲圖冊
      清 花甲圖冊_預覽圖
      清 花甲圖冊

        這套二十四開的《花甲圖》冊,每一開都有斑紋美麗的蝴蝶,搭配著空中墜落的紅梅花瓣,氣氛十分浪漫。「花甲」代表天干地支組合的六十進位的一個循環,常用來標誌年份。此冊以「花甲」為名,並繪製蝴蝶,即取長壽之意,應為祝壽用的一套畫冊。

        畫中蝴蝶交疊聚合,有時候甚至難以分辨數量,造成紋樣斑斕的有趣視覺效果。此冊另一個特點是畫家常以細色線排列出蝶翅色塊,產生類似刺繡的獨特質感。《花甲圖》冊不以寫實為目標,而是以蝶翅作為圖案設計的舞臺,推測應為十七世紀的作品。(故宮/邱士華)


      • 傳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傳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_預覽圖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這件草蟲手卷意欲託名為十世紀花鳥草蟲名家徐熙的作品,但從風格及題跋判斷,應該是十七世紀為牟利大量製作的偽造古畫。

        畫中起伏的土坡,依據每段搭配著不同草花可分為數段,不過出現其間的昆蟲與花木的搭配關係不明,昆蟲間的互動關係亦不清楚,大部分似乎是隨機布置於顯而易見處。畫家筆畫穩定熟練,善用墨點或白點的疏密排列,讓圖案更顯繽紛,尤以蝴蝶的翅膀效果突出。這類恬靜可愛的草蟲手卷,應該當時頗受市場歡迎吧!(故宮/邱士華)

      故宮Open Data下載點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1
    •   鳳蝶科(中興大學/蕭瑄)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2
    •   畫作中的蜻蜓看似雅緻,然而卻稍顯作畫者缺乏對蜻蜓的細微觀察。從其他展出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寫實描繪蜻蜓型態的風格,也有為極致表現蜻蜓行為而誇飾兼帶有抽象的筆觸,不論是哪一種都可看出作者是有花功夫在觀察的。然而在本畫作中,蜻蜓身軀的上色雖然艷麗,卻顯得作者對筆觸下的蜻蜓缺乏觀察的熱情,尤其在蜻蜓腹部的描繪上,簡單的由粗到細,忽略了真實蜻蜓腹部的各種變化,彷彿將蛇的尾巴拼湊在蜻蜓身上,僅在末端加上了兩根屬於蜻蜓的攫握器構造。(臺北市立動物園/戴為愚)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3 蛺蝶科眼蝶亞科(中興大學/蕭瑄)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4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5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6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7
    • 寬腹斧螳 寬腹斧螳(圖片提供:中興大學/王遠騰)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8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09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0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1 蛾(圖片提供:中興大學/蕭瑄)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2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3 原型可能是一種尺蛾。(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4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5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6
    • 五代 徐熙 花卉草蟲 局部17 蛺蝶科眼蝶(中興大學/蕭瑄)
    • 邊紋黛眼蝶 邊紋黛眼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清 余省 百蝶圖_預覽圖
      清 余省 百蝶圖

        這幅畫名為「百蝶」,不過其實畫裡的蝴蝶,要加上飛蛾等有翅昆蟲,才正好湊滿一百隻。一向細心看畫的乾隆皇帝,竟沒有挑剔「百蝶」中混雜了飛蛾,大概是因為飛蛾也擁有不亞於蝴蝶的美麗翅膀吧!

        畫家余省(1692-1767)乾隆二年(1737)進入宮廷,曾隨郎世寧作畫。《百蝶圖》裡的調入白粉塗敷的方式,讓蝴蝶翅膀及軀體多了一份光彩,應即受到西法影響的部分,但他也以傳統變化有致的線條,描繪枝葉的形態與輪廓。因此這件畫作展現了余省融合中西技法的成果,也反映了清代宮廷繪畫發展的新樣貌。(故宮/邱士華)

      故宮Open Data下載點

      1. 現代昆蟲分類上五大類蝴蝶快速分類方式:
      2. 鳳蝶:翅膀合攏時腹部外露(其它蝴蝶腹部通常不外露)。許多種類後翅有明顯尾突。
      3. 蛺蝶:共同特徵是停棲時乍看起來只有4隻腳,前腳退化內縮。
      4. 粉蝶:翅膀底色以白色、黃色為主,腳末端的爪有2分叉。
      5. 灰蝶:多屬小型種。(種類是蝴蝶中最多的,但畫家較少著墨,因棲息在城市及草地的種類色彩較不鮮明,容易被忽略;艷麗的種類多住在深山老林,一般住家環境較難發現)
      6. 弄蝶:一般蝴蝶觸角是棒狀的,末端圓鈍,弄蝶類則多在末端有鉤形突出。(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民國 佚名 舞龍
      民國 佚名 舞龍_預覽圖
      民國 佚名 舞龍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典藏

        「蝶翅畫」是以蝴蝶翅膀為素材,透過「裁、剪、切、擇、黏、貼」技法,拼貼出一幅幅斑爛絢麗的作品。臺灣是舉世知名的蝴蝶王國,1960-1970年代是蝴蝶加工產品出口最盛行的時期,一年最多曾輸出 5 億隻蝴蝶。蝶翅畫為當時南投埔里一帶重要的手工藝產業,這件蝶翅畫〈舞龍〉,約製作於七十年前的蝴蝶加工廠。近年來生態保育意識抬頭,蝶翅畫工藝在台灣幾乎已無蹤跡。(故宮/王聖涵;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陳妍伶、蘇青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