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草蟲明星—蝴蝶

清 余省 百蝶圖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1
    •   此蝶為一組合蝶,翅膀有眼紋,像蛺蝶中的眼蝶。唯眼蝶喜歡棲息在陰暗處、較怕熱、顏色較為灰暗,較少畫中如此鮮麗色彩的種類,有時可見於夜晚燈下。眼蝶一般也活動於草叢、竹林環境,隱密性高。(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2
    •   粉蝶科大部分的色彩以白、黃色為主,由於鱗片容易脫落,碰觸後有如粉末而得名;蛺蝶的成蝶體型和種類多有不同,成蝶除訪花外,也會吸食腐果、死屍和排遺等。唯畫中的蛺蝶似非典型蛺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3
    • 暮眼蝶 暮眼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推測為蛺蝶中的眼蝶,但現實中無此圖花紋之種類。亦有可能是田園常見的褐色系蝴蝶「暮眼蝶」抽象化的產物。(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4
    • 粉蝶 白粉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斑紋近似菜圃常見的白粉蝶。白粉蝶又稱為紋白蝶或菜粉蝶,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幼蟲以十字花科及白花菜科植物為食,常見於菜園、農田、及道路邊。(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5
    • 緋蛺蝶 緋蛺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推測為蛺蝶屬的緋蛺蝶,因翅形與顏色較接近。緋蛺蝶成蝶喜吸食腐果,幼蟲有聚集性,見於華北、華中及臺灣的山區。(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6
    • 藍灰蝶 藍灰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推測為灰蝶,比較接近為藍灰蝶。藍灰蝶喜歡黃花酢漿草等植物,公園與庭園常見。(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7
    • 柑橘鳳蝶 柑橘鳳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圖中的蝴蝶為柑橘鳳蝶 (Papilio xuthus Linnaeus),柑橘鳳蝶廣泛分布於東亞各地,幼蟲以芸香科的柑橘類 (Citrus spp.) 為食,多棲息於葉片表面,牠的幼蟲幼小時呈鳥糞狀,終齡幼蟲為青綠色。由於芸香科的柚子、柑橘、檸檬都是受大眾喜愛的果物,也常充作庭院、公園的園藝植物,所以以往是常見的蝴蝶種類。(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8
    •   中立於花朵上的蝴蝶推測可能是眼蝶類中的雲眼蝶;左一接近藍灰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09 可能為蛺蝶科之黛眼蝶屬,好棲息於竹林裡。
    • 邊紋黛眼蝶 邊紋黛眼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花紋接近蛺蝶,且翅膀上有暗色雄性特徵「性標」,可能為蛺蝶中的眼蝶,尤其是黛眼蝶屬,這類蝴蝶後翅常有一圈眼紋,幼蟲多以竹類為食,成蝶也常棲息竹林中。古人雅好梅、蘭、竹,故可能為古人觀蝶常見品種,唯翅膀之斑紋及顏色可能為書畫家想像。(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0
    • 青黃枯葉蛾 青黃枯葉蛾(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最右為青黃枯葉蛾,且為雄性,唯其尾端不該有小眼紋,為一夜行性蛾子。此蛾的雌性是黃色的,故名為青黃枯葉蛾。與青黃枯葉蛾交疊的蝶推測為黛眼蝶屬。畫中兩白蝶為白粉蝶,幼蟲即為十字花科蔬菜上常見「菜蟲」,為江南常見蝴蝶。下方兩隻蝴蝶推測為粉蝶科之絹粉蝶,北京山區常見之蝴蝶,幼蟲喜食山杏、梨、蘋果、桃等果樹的葉片。

      本畫中之蛾子多為夜行性種類,其姿態多似爬伏於立面之牆壁上,非飛行姿態。蝴蝶多為日行性,但飛蛾也有部份種類為日行性,會在白天訪花而以花蜜為食。(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1
    • 紅目天蠶蛾 紅目天蠶蛾(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最右為天蠶蛾,色彩花紋近於紅目天蠶蛾,唯其翅形不類,前翅翅端應作勾狀,後翅應無尾突,翅面眼紋位置亦應偏內。畫中蛾子之姿態顯係停憩於牆壁上,天蠶蛾在中國俗稱為大蠶蛾。蛾類種類繁多,少數為日行性,如長喙天蛾及少數的天蠶蛾。左上可能是樟蠶的成蛾,又稱為楓蠶或四黑目天蠶蛾,其絲可製作釣魚線,甚至用作縫傷口用之醫療用線,分布廣,喜食樟樹、楓香等闊葉樹葉片。下方小隻蝴蝶推測為貓蛺蝶,分布於中國華東、華中及華北各省。(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2
    • 大鳳蝶(雄) 大鳳蝶(雄)(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大鳳蝶(雌) 大鳳蝶(雌)(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玉帶鳳蝶(雄) 玉帶鳳蝶(雄)(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上方臨摹的對象可能是大鳳蝶,其雌蝶有多型性、雄蝶則長相無變化。雌蝶因保護卵的天職使其軀體沉重,難以躲避鳥或蜥蜴等天敵,因此可能演化出類似其他有毒蝴蝶的花紋。鳳蝶科蝴蝶的後翅常有優雅飄逸的尾突,俗稱「鳳尾」。中國著名小說《梁山泊與祝英台》死後變成的蝴蝶傳為玉帶鳳蝶。 鳳蝶下方那隻蝴蝶接近蛺蝶,唯其翅膀為畫家自行創作,前面畫的尖尖的,真實蝴蝶是圓圓的。(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3
    •   右邊白色蝴蝶前翅有黑斑,後翅有些許黑紋,推測可能是分布於北方的圓翅小粉蝶,牠的幼蟲取食豆科植物葉片。左側則可能是某種蛺蝶描繪的想像種,顏色接近眼蝶,唯沒有畫出眼紋,難以實際辨識出具體種類。(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4
    • 交尾中的黑鳳蝶(藍鳳蝶) 交尾中的黑鳳蝶(藍鳳蝶)

      右下黑色者推測可能是黑鳳蝶,在中國稱為藍鳳蝶,蓋因其雄蝶翅面可閃現藍色光澤。這種蝴蝶於春天體型較小,夏天體型較大,若單以畫上蝴蝶觀之,畫家或許於春天作此畫。中間二隻黃白色的或為2隻雄性白粉蝶,正為爭地盤打鬥中。左下橘色則可能為小型蛺蝶類中的網蛺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5
    •   右一翅形像蛾,觸角卻是蝴蝶的樣子,軀體也接近蝴蝶,翅紋類似天蠶蛾,應為畫家想像之鱗翅目昆蟲。左一大型者推測可能是蛺蝶類中的眼蝶,唯眼蝶少有白色者,或許是以白眼蝶為藍本創作出來者。上面後方應是白粉蝶;中間那隻可能是黑鳳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6
    •   均應為粉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7
    • 冰清絹蝶 冰清絹蝶

      由白色翅膀搭配鮮明翅脈的形態來看,可能是鳳蝶科之冰清絹蝶,但真實的冰清絹蝶翅脈色彩較接近水墨色。(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8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19

      右一可能是白粉蝶,左一可能是冰清絹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0
    • 尖粉蝶 尖粉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右一翅紋像是天蠶蛾 但觸角和軀體類似蝴蝶,而翅面有眼紋,所以也可能為黛眼蝶的變體。下方二隻白色者應為白粉蝶,中間下方較大型的蝴蝶可能是以李尺蛾為原型想像出來的蝴蝶,李尺蛾的幼蟲便是幼蟲偽裝樹枝本領高強的李尺蠖。左下方者前翅翅端尖細,翅面略有黑紋的粉蝶,或為尖粉蝶。左上方者可能亦為為尖粉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1
    • 翠鳳蝶雄蝶 翠鳳蝶雄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翠鳳蝶 翠鳳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大隻的可能是翠鳳蝶雌蝶,因雌蝶後翅外側具有紅紋,且雄蝶前翅應有絨毛狀性標,白色者應為粉蝶,右下方另有一隻灰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2
    • 豆灰蝶 豆灰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右側可能為粉蝶科中的尖粉蝶。左側蝴蝶可能為豆灰蝶,是小型蝶類,成蝶翅合攏時外見以灰白色或淡褐色為主。(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3
    •   上者應為粉蝶,可能是絹粉蝶,下者應為黛眼蝶屬。(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4
    •   最右者狀似鳳蝶,但現實無此花紋之種類,當為畫家想像之創作;其餘為蛺蝶及粉蝶群舞。(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5
    • 橙黃豆粉蝶 橙黃豆粉蝶

      右一推測為裳蛾科燈蛾亞科的苔蛾或燈蛾,因身軀較肥胖,因此與燈蛾較為相似。畫中黃色之蝴蝶疑為粉蝶科之橙黃豆粉蝶,幼蟲吃草本蝶形花豆類植物,因其翅面底色為橙黃色,故名為橙黃豆粉蝶。左一較大型之蝴蝶可能原型為絲帶鳳蝶雌蝶,其卵與幼蟲生長於有毒植物馬兜鈴,成蟲飛行速度緩慢,易於觀察,其特徵為尾突細長。(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6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7
    • 網蛺蝶 網蛺蝶

      由橙色翅膀搭配黑色網紋判斷,可能是棲息在北方草原的網蛺蝶類蝴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8
    •   疑為絲帶鳳蝶雄蝶,後翅具有明顯尾突一般是鳳蝶的特徵之一,而鳳蝶也是蝴蝶中體型及外型最受矚目的一群。與前端的絲帶鳳蝶,剛好為一雌一雄,或許此雙蝶飛舞即為夫妻比翼雙飛之意像。(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29
    •   右一有斑點者疑似灰蝶但翅型不符,有可能是豆灰蝶。中間靠右藍灰色者疑為藍灰蝶,中間靠左灰白色者疑為豆灰蝶。灰蝶類蝴蝶大多為小型種,在北方種類多、數量大。(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30
    • 大紅蛺蝶 大紅蛺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左一無花紋吻合的種類,但是依前翅有紅帶,外側有黑紋的特徵來看,原型或許為廣布大江南北的大紅蛺蝶。位於中央後方者疑為北方常見的絹粉蝶。位於中央前方者前翅及後翅均有眼紋,原型疑為某種黛眼蝶。右側及下方者可能係黛眼蝶之腹面。(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31
    •   右一為知了(蟬)停棲於樹枝上的姿態。中間灰白色者原型可能為閉目天蠶蛾,但翅面眼紋應當只有一枚,為中大型的天蠶蛾科。左下方綠色者可能為構月天蛾,翅膀與軀體常為橄欖綠色,幼蟲吃構樹葉片,夜晚有趨光性,常於燈下發現其蹤跡。(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32
    • 紅眼蝶 紅眼蝶(圖片提供: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鳳蝶多為大型蝴蝶,喜活動於花叢吸食花蜜,由於多數鳳蝶翅膀花紋色彩鮮艷,而蝴蝶又有「福」的喻意,所以常見於國畫中。 此畫面鳳蝶下方者原型可能為大綠目天蠶蛾,但這種蛾子後翅不應有尾突,反倒是前翅翅端應當突出,畫家可能誤前為後。最下方草叢內的則疑為北方草地常見的斑網蛺蝶,下方倒數第二隻疑為以紅眼蝶為原型想像之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臺北市立動物園/吳怡欣;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審訂)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33
    •   右一可能是絹粉蝶,右二疑為眼蝶,原型也許是紅眼蝶。左一原型可能為某種黛眼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34
    •   由前翅有帶紋,後翅外側有一列小眼紋之特徵判斷,可能為一種珍眼蝶。(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 清 余省 百蝶圖 局部35
    •   根據其後翅模樣,比較接近夜蛾科,為夜行性昆蟲,成蟲會吸食花蜜或腐果。許多夜蛾科種類有聽器能偵測蝙蝠發出的超音波,並以亂舞行為躲避。(臺灣師範大學/徐堉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