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傳統時間依照天象規律、祭祀行事和農作收穫而展開。清朝的時間,雜揉漢俗和滿蒙舊習的特色,以及依照季節、物候的變化而發展出多姿多采的樣態,也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時接應,為大家講述清朝一整年的故事。
牙絲編織蓆或扇為廣東獨特的工藝,根據清代內務府造辦處《貢檔》記載,乾隆朝中晚期時兩廣總督與廣東巡撫曾以「牙絲宮扇」為端陽貢呈進。
此蕉葉形扇的扇面由象牙劈絲後編織而成,並縫綴染骨組成月季花叢。扇框包鑲玳瑁,扇柄與柄樑分飾內填琺瑯與湘妃竹,其兩端嵌雲福紋飾件。
端午節廣為人知的習俗之一為龍舟競渡。這對膽瓶的瓶面彩繪樓臺殿閣,龍池競渡,一旁行書詩句:「仙樓綺閣環瀛漢,鳳艑龍舸遶翠流」。其龍舟上裝飾近似於《吳郡歲華紀麗》所描述「繡蓋霓旌,四周遍列」, 彩旗於行駛間飄揚。
承德避暑山莊(原稱為熱河行宮)位於長城口外。康熙皇帝(1654-1722)、乾隆皇帝(1711-1799)自五月至九月、十月之間會前往山莊避暑。在塞外進行秋獵。張若靄(1713-1746)共繪製四冊,每一開皆配康熙皇帝及乾隆皇帝歌頌此景的御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