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皇權宴會

  古代與皇帝權力相關的宴會雅集,包含皇帝直接參與或者透過制度機制所舉行的活動。與帝王直接相關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唐代曲江宴、宋徽宗與三館秘閣、元文宗與奎章閣等,是推升藝術文化發展的主要力量,也往往為後人所嚮往。但形成大量圖畫流傳,十八學士的題材堪為代表。此題材隋著時代的推進而形成多種樣貌,從早期的功臣圖模式,到宋元以後雅集化的表現,圖繪的文化意義也隨之改變。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宋 徽宗 十八學士圖

      本幅描繪文士聚會的場景,或宴飲品茗、或賦詩作書、或遊園賞景。童僕林立,臂鷹控騎,捧硯執卷,奏樂備茶,氣氛熱鬧歡愉。

      史載秦府十八學士每日分三班輪值,與時為秦王的李世民討論經史。宋代之後多見雅集式的描繪,應為想像的場景,相較於出現較早的功臣式圖像著重於個別性、身分官職的區別,此處已然是去識別化的處理。

  • 宋人 十八學士圖(書)

  • 宋人 十八學士圖(畫)

  這套作品為四件組,描繪著官服的文士於悉心佈置、陳設精美的園林中,進行琴、棋、書、畫的活動。畫中人物表情動作較為優雅,刻意營造高雅靜謐的氣息,對於器用、家具描繪精詳,造型內斂含蓄,用色典雅古樸,不以華麗取勝,而以質感展現文人低調奢華的品味。應為明人所作,但有上追宋人之意。

  • 清 張廷彥 畫登瀛洲圖

      唐太宗(626-649在位)登基前,於秦王府立文學館,敦聘十八位學士。學士因輔佐有功,位居要津,備受禮遇,後代以「登瀛洲」稱之,表示對此際遇的欽羨之情。

      本幅構圖、人物尺寸與從事活動皆異於明代以來常見形式,採「之」字型構圖,並依循遠近以合理比例安排景物大小;學士散置於園苑中,以談論典籍取代琴棋書畫活動,可視為乾隆朝對故實新解之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