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永和九年(353)三月,王羲之邀集友人在浙江會稽山的蘭亭舉行修禊雅集,是一場當代名流薈萃的風華盛事,更為世人留下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的〈蘭亭序〉。在唐代帝王偏愛王羲之與士人交往文化的推波助瀾下,蘭亭集會逐漸超越其他雅集,取得典範性的地位。宴席上群賢畢至,曲水流觴、競詩罰酒等活動,也成為後代舉行雅集時所追仿的模式。
王羲之〈蘭亭序〉原蹟雖已失傳,卻有眾多臨摹本與拓本流傳於世。定武蘭亭即為拓本的一種,是刻帖系統裡品質最佳的版本。本幅為傳世定武蘭亭之完整宋拓本,有明確宋、元人鑒藏記錄,元文宗鑑藏印與相關題跋,顯示這件作品曾於元代幾場重要的集會中被觀覽。
此本雖經過摹寫、刻石、拓印等多次複製工序,仍然可以看出王羲之行書的流暢與妍麗。
王羲之蘭亭宴集舉行於西元四世紀,留下〈蘭亭序〉書法名蹟,然而到九世紀,才出現蘭亭圖繪。如今流傳廣泛的版本,為傳李公麟所繪〈蘭亭修禊圖〉的刻石拓本,以臨溪亭榭為始,與會者列坐於曲水兩岸,旁有榜題錄出名銜與所賦詩文。從內容表現來看,本幅顯然屬於此系統。
畫中人物描繪精緻,設色秀雅,場景細節豐富,增添觀賞之趣。
三名文士倚坐在几案旁,有人持卷斜倚沈吟,也有人持筆苦思,還有人托腮凝視著案上的白卷,充分傳遞出因為缺乏靈感,遲遲無法下筆的窘境。通幅線描流暢,人物形象纖細,舊籤題雖訂為李公麟,但從畫風推測,應是明代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