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慶生會是今日尋常不過的活動,然而在古代並非如此。一直到魏晉時期,因佛教傳入的影響,生日才開始受到重視。除了少數的個人,一般都是帝王和宗教人物,才會被當成舉行祝壽活動的對象。清代出現以紀念文化偶像之名,在其誕辰舉辦的雅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以蘇軾為中心的「壽蘇會」。參加者會準備具象徵意義的紀念品,共同觀賞書畫碑帖,題詠作詩,甚至揮毫作畫,成為此時新的雅集特色。
壽蘇會帶動以雅集慶生的風氣,此畫即見證了兩個祝壽雅集的互動。其一是掛於翁方綱(1733-1818)舉行的壽蘇會中觀覽,另一是法式善(1753-1813)懸掛此作與賓客一同展拜、賦詩,以紀念李東陽(1447-1516)生日。
根據題跋,此像應為翁氏委託王穆峯所繪,在羅聘(1733-1799)居中牽線下,翁方綱先後收藏了李東陽的〈種竹詩卷〉和〈移竹詩卷〉,故請羅氏以另紙畫竹,與小像同裱於一軸。
本幅為譚伯羽、譚季甫先生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