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級大小
:::
正式本得勝圖
試印本得勝圖
赫爾茫的說明
平定伊犁受降圖

平圖021258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格登山斫營圖(試印本)

郎世寧起稿 柯升主持 勒霸雕刻
乾隆三十四年巴黎蝕刻銅版試印本

縱61.8 公分 橫93.2 公分
平圖021259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試印本現存十三幅,由於試印本原屬製作中未完成作品,是以過往從未將原件正式對外公開展示。

十八世紀歐洲銅版畫製作以「酸液線蝕法」、「雕凹線推刀法」與「飛塵法」三種技法為主,在製作過程中交差互用,以產生不同的視覺藝術效果。刻工首先依圖稿轉刻到銅板,再以線蝕法對銅板進行腐蝕,以呈現版畫的基本線條與輪廓,然後進行試印。刻工依據試印結果,接著以雕凹線推刀法,對畫中人物、植物、山巒、雲霧等處,進行更細膩的畫刻。此過程耗時費工,經過多次修飾,使畫面構圖漸趨完整,輪廓清晰,光暗分明,線條細緻銳利,最後才刷印定本。若工匠技藝不精,往往造成銅板損毀,前功盡棄。

選件〈格登山斫營圖〉試印本,為刻工勒霸依據郎世寧圖稿轉刻銅板刷印後的初步成果。全圖結構雖已大致呈現,但畫中輪廓線條仍相當模糊。若與正式本對照,即能發現從試印本到正式本製作過程中,刻工必須對原圖進行相當多的修飾,包括版畫線條清晰度的優化、光暗陰影對比的加強、遠景山巒與雲霧效果的添飾等。這些工序都是在法國進行,耗時甚長,刻工必須細心且技法熟練地對圖稿逐一補強。這正可解釋何以銅版畫製作歷經多年,始分批運回中國的原因。此外值得注意是,試印本原版尺寸也較正式本略大,邊緣線條在刷印正式本過程,可能為配合裝裱而被裁切,從中提供我們了解十八世紀法國製作銅版畫另一個有趣的線索。(鄭永昌)

鄂壘扎拉圖之戰圖

平圖021260

和落霍澌之戰圖

平圖021261

庫隴癸之戰圖

平圖021262

烏什酋長獻城圖

平圖021263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黑水圍解圖(試印本)

郎世寧起稿 柯升主持 勒霸雕刻
乾隆三十六年(1771)巴黎蝕刻銅版試印本

平圖021264

〈黑水圍解圖〉試印本的製作情況基本與前述〈格登山斫營圖〉大體一致,本圖刻工同樣也是由勒霸負責。從試印本輪廓模糊簡略,到正式本的光暗分明,線條清晰銳利,細膩挺拔,具體呈現銅版畫全景式構圖的立體逼真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選件與前述〈格登山斫營圖〉試印本稍有差異,圖上邊緣版框略顯浮凸,明顯看出刻工刷印時底紙直接自銅板上刷出,其邊緣呈現出滾壓效果,而浮凸處清楚反映當時銅板外型。經對浮凸處進行丈量,其上下縱57.1 公分,左右橫92.5 公分,由此大致可知製作此圖銅板原件的大小範圍。(鄭永昌)

通古思魯克之戰圖

平圖021265

阿爾楚爾之戰圖

平圖021266

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圖

平圖021267

拔達山汗納款圖

平圖021268

郊勞回部成功諸將士圖

平圖021269

凱宴成功諸將士圖

平圖021270

置頁面頂端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