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康熙二十七年 (1688)喀爾喀 | 噶爾丹領兵三萬東征喀爾喀,喀爾喀族逃入清朝領土。 | |
---|---|---|
康熙二十八年 (1689)內蒙 | 準噶爾汗噶爾丹入侵內蒙。 | |
康熙二十九年 (1690)烏蘭布 | 康熙御駕親征,清軍於烏蘭布通擊敗準噶爾,但噶爾丹安然撤退。 | |
康熙三十四年 (1695)昭莫多 | 康熙皇帝再度親征,兩軍在昭莫多激戰,準噶爾大敗,噶爾丹僅率數騎逃走。 | |
康熙三十六年 (1697) 寧夏 | 康熙三度親征駐紮寧夏,擒獲噶爾丹之子,噶爾丹勢窮力竭敗亡。康熙帝完全控制了喀爾喀蒙古,並免除了噶爾丹的威脅。 | |
康熙五十五年 (1716)西藏 | 新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 | |
康熙五十七年 (1718)西藏 | 康熙發兵入藏。 | |
康熙五十九年 (1720)西藏 | 清軍將準噶爾軍逐出西藏,並派兵鎮守西藏。 | |
康熙六十年 (1721) 伊犁 | 允禵提議分三路大軍進兵伊犁,剿滅策妄阿喇布坦。 | |
康熙六十一年 (1722)北京 | 清廷遣使持詔書安撫策妄阿喇布坦。 | |
雍正三年 (1725)北京 | 策妄阿喇布坦遣使入朝,清軍撤出巴里坤。 | |
雍正八年 (1730)阿爾泰山 | 策妄阿喇布坦之子噶爾丹策零,偷襲清軍在阿爾泰山的駐軍。 | |
雍正十年 (1732)喀爾喀 | 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進兵至克魯倫河為額駙策凌所敗。 | |
雍正十二年 (1734)北京 | 噶爾丹策零遣使與朝廷議和此後維持二十五年的和平。 | |
乾隆十七年 (1752)準噶爾 | 新任準噶爾汗達瓦齊與阿睦爾撒納反目相攻。準噶爾內亂。 | |
乾隆十八年 (1753)北京 | 阿睦爾撒納降清,被封為親王,將準噶爾虛實悉數稟告清廷,讓乾隆皇帝認為攻滅準噶爾時機已到。 | |
乾隆二十年 (1755)準噶爾 | 以班第、永常各率兩路大軍征討準噶爾。 | |
五月準噶爾 | 清軍進佔伊犁,達瓦齊眾叛親離與殘部退至格登山,準噶爾降將阿玉錫率領騎兵二十五人夜襲達瓦齊大營,準軍驚潰,數千人不戰自降。達瓦齊僅帶少數人逃逸。 | |
六月準噶爾 | 達瓦齊受縛,準噶爾汗國滅亡。達瓦齊被在熱河朝覲乾隆皇帝,受封「綽羅斯和碩親王」,居於京師。 | |
八月阿睦爾撒納 | 阿睦爾撒納反叛,班第被叛軍圍困,突圍不成,班第、鄂容安自剄。乾隆皇帝大怒以策楞為定西將軍,發兩路大軍征討阿睦爾撒納。 | |
乾隆二十一年 (1756) | ||
三月伊犁 | 策楞再次攻佔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 | |
十二月烏魯木齊 | 受乾隆皇帝冊封的噶勒藏多爾濟、巴雅爾舉兵反叛,攻陷烏魯木齊。駐伊犁的定邊右副將軍兆惠率兵東撤至巴里坤。 | |
乾隆二十二年 (1757)北京 | 阿布賚與阿睦爾撒納反目相攻,阿布賚歸降清廷,稱臣納貢。 | |
六月新疆 | 阿睦爾撒納逃入俄國,年底染病而死。和卓後裔霍集占、波羅尼都在新疆回部舉兵叛亂。是為大小和卓之亂。 | |
乾隆二十三年 (1758)新疆 | 乾隆皇帝發兵征討霍集占,清軍先後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 | |
十月新疆 | 定邊將軍兆惠在黑水一地被圍困三個多月。 | |
乾隆二十四年 (1759)葉爾羌 | 援軍定邊右副將軍富德趕到,於葉爾羌東北的呼爾璊大敗敵軍。受圍困的兆惠料援軍已至,發兵與富德會合。 | |
七月新疆 | 大小和卓兵敗西逃,入巴達克山,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叛亂遂平。清廷將新疆納入版圖。 | |
乾隆二十九年 (1764) 北京 | 皇帝諭示內務府,令傳教士交由在內廷供職的歐洲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等人,繪製「平定伊犁」等十六張得勝圖草稿。兩廣總督楊廷璋和粵海關督監方體浴接到上諭,後轉由十三行商找尋銅版畫製作的國家。 | |
乾隆三十年 (1765)北京 | 由潘振承等十位行商,代表清廷與法國東印度公司簽定合約。將〈得勝圖〉第一批四張畫稿送往法國製作。兩廣總督楊廷璋和粵海關督監方體浴奏報交付法國委辦。 | |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北京 | 郎世寧於北京逝世,享壽78歲。 | |
乾隆三十二年 (1767)法國 | 剩餘十二張畫稿運抵法國。 | |
乾隆三十四年 (1769)北京 | 廣東行商與法商合約到期。兩廣總督與粵海關督監咨呈軍機處第一批銅版畫延遲原因。 | |
乾隆三十五年 (1770)北京 | 九月初五兩廣總督李侍堯和粵海關監督德魁向軍機處報告第一批在法國印成的銅版畫,和郎世寧繪〈格登山斫營圖〉畫稿已送返中國,及其他銅板和銅版畫延遲繳交的情形。法商為了表示誠意,先後由柯升回信說明銅版畫製作的技藝,並寫信給在北京的法籍耶穌會士蔣友仁,特將回覆兩廣總督的內容附上,使蔣友仁便於直接向乾隆皇帝說明銅版畫延遲的原因。 | |
乾隆三十六年 (1771)北京 | 八月初三得勝圖銅版畫五百四十三張返回廣州。 十月十八日,李侍堯等上奏,收到第三批銅版畫二百七十二張,原稿一張。 | |
乾隆三十七年 (1772)北京 | 第四批於七月二十八日運來版畫二百七十五張,圖稿二張,銅板三塊。 第五批銅版畫隨後於八月十九日奏報運抵廣州,版畫共一百八十五張,銅板四塊。同時載來了印法書籍和紙墨粉油及刷印器具,共七箱。 | |
乾隆三十九年 (1774)北京 | 九月初一兩廣總督李侍堯 粵海關監督德魁奏為法國帶到印成得勝圖圖畫及銅版事:第七批法國運來銅版畫,共有銅版畫二百二十九張,銅板一塊,畫稿一張,圖樣四張。 | |
乾隆四十年 (1775)北京 | 九月,第八批銅版畫送到。 | |
乾隆四十一年 (1776)北京 | 八月,第九批銅版畫送到。 | |
乾隆四十二年 (1777)北京 | 廣東巡撫李質穎咨呈軍機處,指出最後一批銅版畫,包括銅版畫一百四十九張,銅板一塊和圖稿二張,送回造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