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譜考據
關於花卉的問題,都可以在《廣群芳譜》找到答案。這套康熙朝編纂的花卉百科全書,整理出花卉的異名、習性、品種、歷史典故及古人詩詞。它也是皇帝和文人為花吟詩的最佳參考書。
為了迎合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的考據癖好,詞臣畫家繪製各式花卉畫作,好讓皇帝展現書法及詩詞創作的能力,享受為畫中花卉定名、題詩的樂趣。
外來種西蕃蓮是什麼?
「西番蓮」泛稱從外地引進的花卉,因花瓣與蓮花相似而得名。由於各地的地方志和類書的記載不太相同,乾隆皇帝定義西蕃蓮為「中碧外藍,近心紫簇,心湧青拳,橫吐五鬚」的白色花卉,類似於現代的藍花西番蓮(Passiflora caerulea L.)。它是一種莖幹較細長,需要依靠支持物才能攀緣生長的藤本植物。這種花蕊特別明顯凸出的品種,恰好呼應器物的番蓮紋特徵。
- 清 蔣廷錫 寫生(鐵線蓮、山樝)
- 紙本
- 故畫003219-5
本幅選自蔣廷錫(1669-1732)《寫生冊》。描繪山樝(楂)樹的的枝頭,有藤蔓纏繞開花。山楂花朵已全數凋謝結成紅色果實,季節應是秋天。
鐵線蓮屬(Clematis)是爬藤植物,需攀爬在其他植物或支撐物上才能生長,畫中白色鐵線蓮就攀附在樹梢。畫家仔細描繪花朵的結構,最外層是萼片演化而成的大瓣,真正花瓣則在正中央。《廣群芳譜》稱:「花葉俱似西番,花心黑如鐵線」,提及鐵線蓮的花葉與「西番花」相似,可作為考察「西番花」的依據。
- 清 鄒一桂 畫花卉(紫蘭、夜來香、纏枝菊)
- 紙本
- 故畫003248-7
本幅選自鄒一桂(1686-1772)《畫花卉冊》,選展其中的紫蘭、夜來香與白色纏枝菊,上方有乾隆皇帝(1711-1799)題詩。附註提到「纏枝菊與鐵線蓮相類」,意指外型相似。細究畫中白花的葉片,並非菊屬(Chrysanthemum)植物常見的羽狀裂葉,應是鐵線蓮屬(Clematis)的植物。
- 清 梁國治 書乾隆御製西番蓮賦
- 紙本
- 故扇000805
扇面由詞臣梁國治(1723-1786)書寫〈西番蓮賦〉。乾隆四十年(1775)夏天,皇帝親自畫下設色折枝花,並作〈西番蓮賦〉一首。註釋提及由於《廣群芳譜》的敘述不清楚,因此曾將鐵線蓮誤認為西番蓮。
經過考證後,乾隆皇帝認定在承德避暑山莊所見的花卉,才是真正的西番蓮,並記錄花蕊特徵為「中碧外藍,近心紫簇,心湧青拳,横吐五鬚」。按照乾隆皇帝敘述的爬藤花卉特徵,推測可能是原產於南美洲的藍冠西番蓮(Passiflora caerulea L.)。
- 清 董誥 四景花卉(西番蓮、錦葵)
- 紙本
- 中畫000043-2
董誥(1740-1818),乾隆二十八年(1763)傳臚(進士出身第一名),為山水畫家董邦達(1699-1769)之子。乾隆皇帝曾稱讚他學鄒一桂(1686-1772)畫沒骨畫花卉頗為逼真。
本幅選自《四景花卉》冊,描繪白色西番蓮及深紅色錦葵,屬於夏季花卉。西番蓮花被為白色,中心有三根紫色雌蕊,四周則襯有藍色副花冠,大致符合乾隆皇帝在〈西番蓮賦〉敘述的特徵。這種花蕊較為突出的品種,也讓人聯想到清宮器物上的番蓮紋飾。(文字監修: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鄭憲燦研究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