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譜考據
關於花卉的問題,都可以在《廣群芳譜》找到答案。這套康熙朝編纂的花卉百科全書,整理出花卉的異名、習性、品種、歷史典故及古人詩詞。它也是皇帝和文人為花吟詩的最佳參考書。
為了迎合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的考據癖好,詞臣畫家繪製各式花卉畫作,好讓皇帝展現書法及詩詞創作的能力,享受為畫中花卉定名、題詩的樂趣。
塞外菊花是什麼顏色?
康熙朝開始出現描繪藍紫色菊花的畫作,搭配的題詩內容都與塞外相關,是塞外特有的菊花。這種花具有繁複的黃色大花蕊,異於古代常見的多瓣菊花,葉子也沒有三出葉裂。整體特徵與小型植物「馬蘭(紫菊)」較為相似。
乾隆皇帝(1711-1799)在詩中將「深藍淺紫」的塞外菊花稱為「藍菊」,認為跟生長在南方的「藍菊」是同一品種,呈現皇帝對於植物品種的判斷。
- 紙本
- 故畫003447-10、11
本冊左方以「通草箋」畫沒骨花卉,右方為詞臣張照(1691-1745)以進貢的「朝鮮箋」寫題詩,皆是較為特殊媒材。通草(蓪草)箋主要使用通脫木的髓心削成薄片,因此表面格紋較為明顯,遇水易膨脹再縮小,具有淺浮雕的效果。
康熙朝開始出現藍紫色的小菊花畫作,是北方塞外所產的「翠菊」,又稱為「藍菊」。《廣群芳譜》記載顏色「翠而紫」,介於藍色與紫色之間,尚有紅色和白色的異色品種。另有類似造型的藍紫色花為「馬蘭」,植株較小,喜愛生長在潮濕之處。
- 清 鄒一桂 畫花卉(美人蕉、秋海棠、藍菊)
- 紙本
- 故畫003248-12
本幅選自鄒一桂(1686-1772)《畫花卉冊》,畫秋天盛開的美人蕉、秋海棠和藍菊,畫上有乾隆皇帝(1711-1799)題詩,作於畫家過世後一年(1773)。此年乾隆皇帝將畫家獻入宮廷的作品蒐集起來,有空即題詩思念故人。
鄒一桂曾作《小山畫譜》(1758),紀錄對花卉的觀察及作畫心得。書中記載「藍菊(江西藍子)」和「馬蘭」的花色皆為紫色。然而,乾隆皇帝認為畫中藍色菊花為「藍菊」,與畫家的認知不同,足見皇帝對花卉品種分類另有判斷。
- 清 錢維城 畫四景花卉(藍菊)
- 紙本
- 故畫003291-3
錢維城(1720-1772)為乾隆十年(1745)的狀元(進士及第第一名)。師從家族女長輩陳書(1660-1736)畫花卉。畫中描繪藍色菊花三株,枝葉齊整,花瓣對稱有序,呈現理想化的花卉姿態。乾隆皇帝(1711-1799)在詩中將藍菊比喻成唐代奸臣盧杞(?-785),其人「貌陋而色如藍」,然而父親盧奕(?-755)卻是忠臣。因此皇帝感嘆「何必區區責草花」,認為藍菊不必為了它的顏色而受到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