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安樂
宮廷花園是皇帝及皇室成員的休閒場所,在不同季節、時令皆有對應的賞花活動,讓人們從花卉的榮枯感受到時節變化。
畫作中華麗的宮廷花園,呈現當時的花藝技術及娛樂活動。按照時序盛開的花卉,代表氣候平穩無異常,也是風調雨順、天下太平的縮影,反映了皇帝心中的理想花園。
- 清院本 漢宮春曉圖
- 絹本設色 卷
- 故畫001112
這幅長手卷由宮廷畫家孫祜(活動於18世紀)、周鯤(活動於18世紀)、丁觀鵬(約1708-1771)合作而成,作於乾隆六年(1741)。畫作主題以〈漢宮春曉〉為基礎,描繪漢服仕女在皇家園林的活動。建築、陳設器用融入清代宮廷風尚。
明清時期以「漢宮春曉」為名的作品甚多,本卷對女性的賞花活動著墨更多。畫中華麗的佈置相當多元,既有奇石與花卉組成的盆景,也有以爬藤植物所作的花籬笆、花涼亭等,呈現當時豐富的園藝文化。
十二月令圖
「十二月令圖」以農曆十二個月份為主題,構圖與〈雍正帝十二月行樂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相似。原本是描繪雍正皇帝(1678-1735)及皇后著漢裝的行樂生活。畫中加入民間歲時習俗活動,具有與民同樂的意義。乾隆朝〈十二月令圖〉則將雍正皇帝改為普通文人形象。
古代因為「男女有別」,女性需迴避男性的活動空間,〈十二月令圖〉亦然。但無論被限制在何處,賞花卻是超越性別,能夠療癒身心活動。透過文學與繪畫,花卉也逐漸成為人們寄託自身情感的對象。
- 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 二月
- 絹本設色 軸
- 故畫003107
- 國寶
「二月」描繪杏花盛開的園林。前景有童僕打掃落花或煮水泡茶,文人或捧書閱讀,或對坐談論,應是描繪農曆二月十五日「花朝節」文人聚會吟詩的場景。中景仕女抱著新插的瓶花進屋,屋內女性繡花並照顧幼兒。不遠的院落則有女性群聚排隊盪鞦韆。遠景有官員騎馬春遊踏青、獵人持鷹與弓箭準備狩獵,暗示春天的到來。
畫作構圖受西方線形透視法影響,前後景比例較懸殊。人物動線安排正好能連成之字形,可引導觀眾從下而上,左右來回觀看畫中細節。
- 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 四月
- 絹本設色 軸
- 故畫003109
- 國寶
「四月」畫中園苑盛開著各色牡丹和白玉蘭花。遠方天色晦暗,有雲氣繚繞。戶外採桑婦女以衣袖或籐籃遮雨,其餘男女撐傘及頭戴斗笠,顯示此時正值雨天。室內的男女則在進行賞花活動。前方廳堂有文人雅士聚集,正等待橋上的男主人加入。後方居所閣樓有牡丹插瓶,女眷聚集在此談天。
乾隆皇帝(1711-1799)曾作詩紀錄農曆四月的情況,稱讚雨水能助長農作物。因此畫作描繪下雨的場景,也有期許農作豐收的隱喻。畫中的牡丹、玉蘭花和廳堂,亦可組成「玉堂富貴」的吉祥寓意。
- 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 六月
- 絹本設色 軸
- 故畫003111
- 國寶
「六月」畫作右上有一片遼闊的池塘,呈現夏季荷花盛開的景色。左下方前院有僕人搬書至長桌,呼應農曆六月六日的「曝書節」,將梅雨季結束後受潮的書曬乾。中間的籬笆花帳為內外宅分界線。有仕女高舉蓮蓬逗弄樓上的嬰孩。樓閣上的男女主人拿著扇子消暑,是難得有男女共處一室的場景。
荷塘為女性的娛樂空間,可乘船摘採蓮花,或坐遊艇遊湖賞景。遠景有文人納涼賞荷,似在等待遠方的客人到來,顯得相當愜意。
- 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 九月
- 絹本設色 軸
- 故畫003114
- 國寶
「九月」前景描繪水岸邊的院落。庭院擺滿各色菊花盆景,正在進行以菊花為主題的雅集。屋內文人忙著讀書、題字,尚有乘船載著更多菊花盆的長者欲加入盛會。後院的女眷也攜帶孩童賞花,呈現不分男女老幼皆在進行賞花活動的情景。
遠處山景既有文人持杖爬山,也有遊客席地野餐,正是描繪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賞菊及登高的習俗。
- 清畫院 畫十二月月令圖 十二月
- 絹本設色 軸
- 故畫003117
- 國寶
「十二月」畫冬季雪景。門口有古松、竹子和老梅樹組成的「歲寒三友」。院落空地有兒童踢毽嬉戲,或堆雪獅玩耍,是民間「消寒會」常見的活動。室內有文人圍爐談天。後院有數十隻梅花鹿及白鹿,象徵「福祿」。遠方為結凍的水域,描繪百姓以各種方式拖行冰床渡河。畫中園苑有西洋風格建築,顯示當時的建築時尚。
農曆十二月下雪,隔年融雪即有足夠的水量滋養動植物生長,因此也有「瑞雪豐年兆」的寓意。除了庭院盛開的梅花,室內亦有蠟梅、南天竺組成的瓶插,突顯賞花是不分季節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