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地圖臺灣

  從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大清國、大日本帝國等不同政權繪製的臺灣及周邊海域地圖,可以看出十七世紀以後臺灣面貌的變化。若從地理或地質時間的觀點來看,這幾百年間,臺灣可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從地圖繪製與人文地理的角度來觀察,臺灣的樣貌卻有多次不同的翻轉。儘管清領時期已經引進了西洋近代地圖的繪製技術,但清帝國統治臺灣期間所繪製的多幅地圖,仍採寫意的風格。這些清帝國的地圖中繪上了土牛線、塘汛、聚落、官署等標記,具有強烈的行政實用色彩。

  日治時代,以近代的科學測繪為基礎,發展出更多風格、功能多樣的地圖,如行政圖、鳥瞰圖、交通線路圖等。它們視覺性地呈現了殖民政府對台灣空間、資源的掌控,表現其治理的績效。但是,殖民政府所建立的交通網與治理效果,也讓臺灣人產生一體意識,以往各自據地為居的島民們,逐漸有了以全島為單位的一體感。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逐漸清晰的臺灣

    • 中華王國圖
    中華王國圖_預覽圖
    中華王國圖
    • 尺寸:41.2X51.3公分
    • 時代:西元1627年
    • 作者:John Speed
    • 出處:《世界知名地區全覽圖集》(A Prospect of the Most Famous Parts of the World)
    • 館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中華王國圖〉出自英國人出版的第一本世界地圖集,繪製範圍為東亞,以中國為主體,包含臺灣、朝鮮、日本及鄰近地區。內容包含主要城市、國界、國名、中國省名(但無省界)、長城、河川等資訊,地形僅為簡單示意。其中臺灣被描繪成三個小島:福爾摩沙(I. Formosa)、小琉球(ye lesser Lequeo),另外一島則未標示名稱。

    • 中華帝國新圖
    中華帝國新圖_預覽圖
    中華帝國新圖
    • 尺寸:54.1X63.7公分
    • 時代:西元1655年
    • 作者:Jean Blaeu
    • 出處:《世界舞臺之新地圖集》第六部(Le Théâtre du Mondea ou Nouvel Atlas)
    • 館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這幅地圖是荷蘭人Jean Blaeu在1653年,與義大利耶穌會士衛匡國(Martino Martini)交流當時最新的中國歷史、地理資料、衛匡國探訪中國各地的經驗之後,運用資訊描繪出的地圖。圖中的臺灣(I. Formosa)為一狹長島嶼,並繪有金門(Quemoy)、澎湖等島嶼。

    • 福爾摩沙島與漁翁群島圖
    福爾摩沙島與漁翁群島圖_預覽圖
    福爾摩沙島與漁翁群島圖
    • 尺寸:47.4X57.8公分
    • 時代:西元1726年
    • 作者:Francois Valentijn
    • 出處:《新舊東印度公司誌》(Oud en Nieuw Oost-Indien)
    • 館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荷蘭牧師Francois Valentijn根據荷蘭製圖師Johannes Vingboones大約於1640年繪製的手稿,在1726年改製出版為印刷地圖。

      本圖採航海者自海上望向臺灣島的視角,為西方現存最早的臺灣全島地圖之一。它除了呈現臺灣地理,還詳細記錄臺灣西南沿海與泉州之間的航路、海岸線、沙汕、暗礁、經常往來地點的位置,對於當時的航海者來說,深具實用價值。

    • 中國沿海地區海圖:廣東、福建與福爾摩沙島
    中國沿海地區海圖:廣東、福建與福爾摩沙島_預覽圖
    中國沿海地區海圖:廣東、福建與福爾摩沙島
    • 尺寸:53.6X60.4公分
    • 時代:西元1728年
    • 作者:Johannes van Keulen II
    • 出處:《領航火炬》
    • 館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本圖為專門用於航行的海圖,清楚標示了經緯線與方位線。描繪與註記的內容包含海岸線、沙洲、水深資料、河川、地貌及植被。圖中描繪的臺灣海岸,已頗接近現代實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