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產臺灣
臺灣在不同時期的技術程度、對外貿易,以及生態環境等種種因素,都影響當時的開發和生產。十七世紀初年遍地的鹿群,在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來到臺灣大肆收購鹿皮外銷之後,數量銳減。清領時期,隨著大量的移民入墾,臺灣西部的土地逐漸被開發為農田,溫暖潮濕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地,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物產。1895年大日本帝國殖民臺灣以後,帶著現代化的開發與治理技術,讓臺灣的作物生產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數位展件照片
物產展區展場照片
荷蘭人帶來的貿易新象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初期到爪哇的巴達維亞建立據點,並於摩鹿加群島進行香料貿易,同時也注意到東亞地區所生產的生絲、陶瓷、白銀、黃金等商品,因此來到中國外海找尋據點蒐集這些商品。最初,他們企圖佔據澳門和澎湖,但被大明國驅趕之後,在1624年轉來臺灣。
來到臺灣以後,他們除了在臺灣進行轉口貿易,也注意到這座肥沃的島嶼,富有各種資源,因此從中國招募漢人,前來捕魚、蒐集鹿皮、生產蔗糖、糧食,奠定臺灣往後幾百年來貿易導向的農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