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者としての多様な身分
避暑山莊為清朝統治者處理民族事務的重要場所,面對帝國內外的多元族群,滿洲統治者依統治對象的不同而展示其多重身分。作為多民族帝國的統治者,他們有時自稱皇帝(hūwangdi)或天子(abkai jui),有時自稱為君或是汗(han)。身為八旗的主子,滿洲大臣上奏時以額真(ejen)稱之。除此之外,滿洲統治者尚有另外一種身分—「文殊皇帝」(jam yang gongma)。此名號為清順治年間以降,西藏來書稱呼皇帝的慣例。乾隆皇帝(Hong li, 1736-1795在位)甚至以文殊菩薩在世化身自詡,透過繪製一系列自身文殊像,自我塑造「文殊皇帝」的形象。
統治者である皇帝とハーン
清代多數滿漢合璧的官書或印璽,將漢文「皇帝」的滿文對譯成「han(汗)。「han」既為蒙古獻給滿洲統治者的尊號,亦為滿洲統治者的自稱。儘管《清文鑑》中收錄滿文「hūwangdi」詞條,但其明顯是由漢文「皇帝」直接音譯而來。顯示「皇帝」一詞,並非滿洲人原有,而是滿洲人為統治漢地,藉用漢人對統治者的稱呼,以展現其既為部落傳統之「汗」,亦為中國之皇帝的統治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