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と儀礼
康熙四十二年(1703),聖祖皇帝北巡塞外,於喀喇河屯行宮度過五十歲壽辰。同年開始修建避暑山莊,八年後完成主體建設,自此避暑山莊即成為清帝每年避暑與處理軍政大事的活動中心。如:乾隆二十年(1755),高宗皇帝於此大宴厄魯特蒙古四部上層貴族,慶賀平定準噶爾部達瓦齊的叛亂;乾隆三十六年(1771),於山莊接見率部東歸的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乾隆四十五年(1780),接見自西藏日喀則前來慶賀其七十壽誕的六世班禪;乃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接見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而在熱河行宮周圍的外八廟,也是在清廷安定北部、西部的過程中所陸續興建,透過宗教建築來攏絡蒙藏民族與鞏固滿蒙聯盟。
帝国の武功と山荘
厄魯特蒙古土爾扈特部領袖渥巴錫(1743-1775)率其部眾十七萬人東遷,欲返回其祖上準噶爾故地。渥巴錫原無意歸順大清,然由於清軍已嚴加防備,不得已只得歸附,乾隆三十六年(1771)九月,乾隆皇帝於避暑山莊接見渥巴錫。為紀念此盛事,乾隆特立二碑於山莊旁「普陀宗乘之廟」前。(台灣原住民)
普陀宗乘廟即事(乾隆三十八年)
- 收入《欽定熱河志》卷八十
- 清 和珅等奉敕纂
- 清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刊本
- 故志012639
土爾扈特是漠西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在準噶爾蒙古勢力崛起時,西遷至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長久以來,頗受當地俄羅斯的侵凌,開始圖謀擺脫俄國的統治。乾隆中期部族首領渥巴錫(1742-1775)決定率部東歸,最後決定投靠清廷。乾隆三十六年(1771),皇帝在山莊設宴接見渥巴錫,當年適值普陀宗乘之廟完工,又特地安排渥巴錫與各蒙古部王公貴族共同前往瞻禮拜佛。土爾扈特的東歸內附,反映清帝國西陲武功擴張,引發隨後內亞地緣政治變化的情形。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皇帝寫下〈普陀宗乘廟即事〉一詩,再次紀錄其中的過程。
遵旨派員護送安南阮光顯赴熱河覲見
- 直隸總督劉峨奏摺
- 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初八日
- 故宮083017 / 403057079
乾隆後期,與清廷長期存在宗藩關係的安南黎氏政權,隨著西山阮氏勢力的威脅,內部動亂多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政府為支持黎朝政權,正式出兵安南,鎮壓勢力高漲的西山阮氏。次年,阮氏軍隊大舉反撲,駐守安南境內的清兵驚慌撤退,丟棄大量糧草器械,黎朝政權也宣告結束。
阮朝阮文惠(1753-1792)一面為穩定其新建立的統治,另方面卻擔心清軍再次大舉入境。乾隆五十四年(1789),決定派遣其姪阮光顯為代表,出使清廷,上表納貢,並請求冊封為安南國王。乾隆皇帝遂以為下台階,結束安南用兵,接受阮光顯前來熱河覲見,准其入貢;並命令沿途地方官員細心護送。展件中包括直隸劉峨(1723-1795)回奏已向直隸地方官員指示,待阮光顯一行進入省境,將妥善照料護送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