メインコンテンツへ移動
:::

治園は治国の如く:小宇宙の大清帝国

作為清帝國第二政治中心的避暑山莊,從其建築規制與布局,均可發現與首都北京相近似的格局;而透過模仿帝國各地景點或移植物產方式,藉此突顯山莊在皇家園林多元匯聚的特色。

避暑山莊及周邊各建築群,大致可劃分為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與寺廟區。宮殿區是皇帝理政、舉行慶典與起居休息之處,建築軸線完全依照紫禁城前朝後寢的格局。湖泊區是皇帝休憩娛樂之處,其中一臺一閣,既有山莊自身特色,也有模仿江南名勝而建;同樣一草一木,既有塞北原生產物,也有移植自關內各處的物種。平原區以萬樹園為焦點,場內升起偌大的蒙古包,皇帝在此殷勤接待外藩蒙古王公或來朝的各邦外使,是清帝國一處重要外交場所。至於山莊周邊,分布著康熙、乾隆兩朝為紀念重要慶典特地營建具漢藏風格的寺廟區,通稱為「外八廟」,是清帝國以宗教政策拉攏蒙藏領袖的重要象徵。

避暑山莊從營建到設計,集合帝國統治、文化移借、外交禮儀、軍事以及宗教等方面於一園,猶如大清帝國的一個微型宇宙。本單元以院藏文獻與繪畫,敘說這個小宇宙的格局。

この文字をクリックして、キーボード操作によるアルバム機能の説明を見る:
  • アップキー:写真選択を表示
  • アップキー:写真選択を非表示
  • レフトキー:上一張照片
  • ライトキー:次の写真へ
  • ESC鍵:アルバムを閉じる
    • 熱河避暑山莊圖
    熱河避暑山莊圖_プレビュー
    熱河避暑山莊圖
    • 紙墨繪本
    • 清代
    • 平圖021499

    本圖標註各建築群與景點的名稱來看,其繪製時間應是在乾隆晚期。圖中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圖者採鳥瞰式的視角,將避暑山莊與周邊重要區域描繪下來,包括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與寺廟山巒丘陵區,其中宮苑建築、樓臺景觀、寺廟祠壇、官衙倉舍、水利設施等共計120處,具體呈現盛清時代避暑山莊各建築群的地貌與風格。也象徵著帝國境內以北京宮殿區為核心,放射狀周邊圍繞著江南地區的湖泊,西北地區草原與東北山巒的縮影。

    • 熱河避暑山莊彩圖
    熱河避暑山莊彩圖_預覽圖
避暑山莊記
  • 收入《御製文三集》卷二十二
  • 清 聖祖撰
  • 清康熙間內府鈔本
  • 故殿029518

〈避暑山莊記〉是一篇提供我們了解避暑山莊從「熱河行宮」到山莊歷史發展的重要文獻。全文撰寫於康熙五十年(1711)六月下旬,此年正是康熙皇帝將「熱河行宮」改名為「避暑山莊」的時候。文中康熙皇帝說明之所以選擇熱河作為行宮,一是路近京師,往返不過兩日,綜理萬機,與禁城無異;另方面是熱河地方水土氣候具怡情養性功效;最後指出熱河的地理景物,可使帝王在靜觀感物後洞察民生稼穡、為政以民的情懷。

麗正門圖
  • 麗正門圖
麗正門圖_プレビュー
  • 麗正門圖_実際のシーン
麗正門圖_実際のシーン_プレビュー
  • 收入《欽定熱河志》卷三十
  • 清 和珅等奉敕纂
  • 清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刊本
  • 故殿029360

避暑山莊正門「麗正門」,是進入宮殿區正殿的第一道門,城樓式的建築增加了門面氣勢。此門興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城門正上方鐫刻著乾隆皇帝御題漢文「麗正門」三字,另分別自右而左又標示滿、藏、回、蒙等文字。「麗正」,漢文取自《易經》「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而滿文(genggiyen tob duka)意為:「明亮(澄澈)的城門」,意思更見單純簡樸。城門五種文體,反映出清帝國統治下多元民族語言文化的特色。

平原区─外交活動の場

平原區位於避暑山莊東北部,區內分東西兩部,西部草地以「試馬埭」為主體,是清帝與蒙古王公圍獵前試馬選馬的場地;東部林地則以「萬樹園」為代表,園區佈滿大大小小蒙古包,呈現北方蒙古草原景色。康熙年間萬樹園作為山莊行獵之處,而到了乾隆時期進行大規模擴建,賦予了此區在聯結外藩蒙藏王公貴族、宗教領袖以及國外使節外交朝覲筵宴的重要功能。

萬樹園圖

  • 萬樹園圖
萬樹園圖_プレビュー
  • 萬樹園圖_実際のシーン
  • 萬樹園圖_実際のシーン
萬樹園圖_実際のシーン_プレビュー
  • 收入《欽定熱河志》卷三十二
  • 清 和珅等奉敕纂
  • 清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刊本
  • 故殿029361

萬樹園位於山莊北側平原,盛清時期園中佈滿大大小小的蒙古包,呈現蒙古草原的風光。康熙年間此區主要放狩獵之處,從乾隆時期開始,逐漸演變成接待蒙古王公貴族與外國使節的筵宴場所。乾隆皇帝壽辰正值駐蹕山莊期間,萬樹園提供宗室大臣與蒙古王公貴族設宴慶賀,對聯繫清帝國與邊疆民族領袖情誼,發揮外交重要功能。萬樹園蒙古包宴多在中秋節前後舉行,在山莊平原上連續數日,圍起幔城,舉行各式蒙古特色的娛樂活活動,乾隆皇帝稱為「塞宴四事」,即詐馬(賽馬)、什榜(蒙古音樂舞蹈)、教駣(馴馬)與布庫(相撲),另有煙火、雜技、歌舞等表演,呈現盛清時期中外昇平的光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