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早期的緙繡,僅見殘迹碎片,以實用及裝飾性質為主。宋之後,緙繡作品與當時風俗、宗教信仰及時代畫風有密切關係,尤其宋徽宗(1082-1135)在宮廷設繡畫專科,區分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等,漸漸變成藝術珍藏品。元明以後緙繡猶如繪畫,各具特色。緙繡工藝家,將絲線轉化為丹青,以針或梭代筆,構圖新奇,設色更別出心裁,高山巍巍,流水潺潺,或登山臨水遊覽,擘畫出不亞於繪畫的山水作品。
畫面採一河兩岸構圖,前景臨水山崖亭閣中有士人臨窗外望,樣式較近元代以後的山水,實作時間或可再議。本院所藏緙絲山水作品共計三件,〈宋沈子蕃緙絲山水〉(故絲00003)構圖同此軸此而設色有別,〈宋緙絲山水〉(故絲00007)則位置左右相反。
此作設色溫潤,物象結構也較為清晰,充份表現織工的技巧,應是較早成品。
畫作的內容與〈宋沈子蕃緙絲秋山詩意〉相同,但位置卻左右相反,顯示出緙絲的最大特色,也就是表裡相同,二面皆可為畫幅的典型例子。
此作設色較為明亮活潑。刻工可能不懂畫藝,似摹仿沈子蕃作緯線編織之方向而刻織出形像,山水部份有扭曲之狀。色調的轉換上比較突然,緯線色彩出現不和諧感,織紋鬆散平軟。人物的臉部、篷舟、樹葉及部份樹幹輪廓則有墨筆鉤添。
緙織蓬萊仙島,有雕飾華麗的樓臺,仙鶴飛翔於天空,是為神仙居住地。畫面雖小,但刻工及用色極為精彩。山石、樓閣、人物、動、植物皆為圖案化,作風天眞而富拙趣,山石及人物破損部份,以筆添補。
據《東坡志林》:「有三老人相遇問年。一曰:『海水變桑田,吾輒下一籌。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因此「海屋添籌」便拿來用作祝壽之辭。詩塘有元代虞集(1272-1348)至正甲申(1344)題跋。
素色綾上以五彩線繡畫,亭臺樓閣,太陽高掛,雲煙繚繞,芝蘭、松竹植於四周。中景平台有一個干支儀,是古代用來標記時間與空間的工具和符號,點出畫名詩意。此作繡法獨特,輪廓和輪廓之間,以水路留白,層次分明且立體。通幅用色明亮富麗,絲光耀眼奪目,繡技精工,為清乾隆朝(1736-1795)精品。
孔憲培(1756-1793),孔子七十二代孫,其妻于氏精於刺繡,生卒年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