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的連續性
視覺在觀察蜿蜒波形時,不論波形有多少歧出的短線,皆不會影響我們辨識出波形的主體,心理學稱此為「視覺的連續性原理」。現在看看這幾隻玉龍,各自有不同數量的歧出足爪或勾轉,但你會因為這些歧出而無法辨識出神龍完整的身軀嗎?
無論我們以為是真實的感知世界是錯覺,還是以為錯覺的物理世界是真實,錯覺只存在感知中,因為它們需藉由視覺才能被感知。
戰國玉器在各式蜿蜒的蛇身造形加上隱而不顯、數量不一的足部,在觀者的視覺自動將頭部搭配了不同方向的足部時,就會創造出張馳交替、動靜互見的動態錯覺。漢代獸形玉器的獸足位置,則需符合前足在胸、後足在腹的生理結構,否則會不符合視覺原則。因此,以扭轉獸身,使胸、腹各轉向不同方向,相連的獸足便能順勢調整,以達到富有動態性的錯覺效果。
戰國和漢代玉器各以蛇、獸為原型,採用了不同的技巧,但都完美以錯視的效果,達到動態錯覺。這與現代攝影中以極短時距重複曝光所拍到的連續動作,即「頻閃運動」,有異曲同工之處。觀者視覺在觀看此類作品時能自動將不同方向的頭部和四肢相配合,從而產生富有動感及速度感的錯覺。
視覺在觀察蜿蜒波形時,不論波形有多少歧出的短線,皆不會影響我們辨識出波形的主體,心理學稱此為「視覺的連續性原理」。現在看看這幾隻玉龍,各自有不同數量的歧出足爪或勾轉,但你會因為這些歧出而無法辨識出神龍完整的身軀嗎?
「視覺中斷法」的技巧是自中截斷蜿蜒的獸身,目的是利用視覺暫時中斷而緩和了前後身軀因扭轉向不同方向所產生的不和諧感。在此原則下,不同設計者也就各自發揮創意了,「長樂璧」利用圓璧的外輪廓截斷左上方神獸的身軀,韘形佩的設計者則將神獸中段身軀隱藏在玉韘主體中,兩者皆有非凡的巧思。
具有直角的形制,視覺會產生穩定感,但漢代玉器的藝術目標是動態感,面對具有直角的玉料時,該如何調整呢?此件韘形佩的設計者只是將玉料稍加旋轉,當直角向右上方略為抬高後,不平衡的動態感就出現了。此種大巧不工、點石成金的創意深深令後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