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豬
由考古可知,握豬是漢代大貴族專用的喪葬用器,墓主左右手各握一隻,故稱為握豬。由於是喪葬用器,所以質地一般較差,色澤偏暗,作工也相當粗簡,略加琢磨出外形即算完工。雖然製作簡略,卻也顯現出相當成熟的技巧,可知是熟練玉匠因應葬具標準的簡約之作。
戰國和漢代的玉器雖然都在追求動態美感,但兩個時代玉器給我們的感受卻又明顯不同,例如同樣是龍獸身形,戰國呈現飛揚靈動的平面感受,漢代則透出張力飽滿的立體美感,其間差異的原因何在?是否和人們的視覺特性有關呢?
大家是否想過,分明是靜止不動的圓形劍首和橢圓形玉杯,為何會讓我們感受到大小不一的力量感以及各不相同的運動方向?又如尺寸相同但顏色不同的兩件玉璧,為何互換位置後,整體平衡感也就不同?又如只是一段長弧玉料,為何乍看之下會誤以為是蛇呢?
本單元即以各式各樣的例證,喚起我們視覺的瞭解,重新體認視覺看到的物件形狀及從中產生的感受,因為這是你我認識世界的重要依憑,也是理解藝術的根本。
由考古可知,握豬是漢代大貴族專用的喪葬用器,墓主左右手各握一隻,故稱為握豬。由於是喪葬用器,所以質地一般較差,色澤偏暗,作工也相當粗簡,略加琢磨出外形即算完工。雖然製作簡略,卻也顯現出相當成熟的技巧,可知是熟練玉匠因應葬具標準的簡約之作。
完整的玉劍飾器共有四件,目的是為了裝飾劍柄和劍鞘。玉劍首置於劍柄上端;玉劍鐔則在劍柄和劍身之間;玉劍璏固定在劍鞘上,衣帶穿過玉劍璏中孔以綁繫在腰部;玉劍摽則嵌在劍鞘末端。具有玉劍飾器的青銅劍或鐵劍是用來彰顯漢代貴族身分地位的禮器。
玉珩的穿孔在中軸上,說明使用方式是繫繩上下串接。由考古可知,玉珩是組玉佩的組件之一,而複雜的成套組玉佩經常有十幾件組件,包括玉珩、玉璧、玉觿以及各式動物形玉飾。有些組佩甚至由平行對稱的兩串組佩並聯而成,珍貴華麗。毋庸置疑,這是大貴族專用的重器。
圖片來源:〈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
眼前共有三件長直的劍璏,右邊直豎這件穩定不動,左邊傾斜這件則將向左傾倒,至於中間這件會向哪傾倒呢?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會向左傾倒,但因重心向下的延長線通過了底邊,所以實際上會向右回正,變成像最右邊的一件。視覺是不是很有趣呢?這正是比薩斜塔似倒卻不會倒的原因。
大家有聽過「夜郎自大」的成語嗎?是說夜郎國的君主不知西漢帝國疆域廣大,還自鳴得意地問西漢使節兩國的領土誰比較大呢?現在眼前的玉耳飾,就是夜郎國人掛在耳朶上的玉飾,是不是輕薄而且比例優美呢?可見夜郎國的藝術品味是相當高雅的。
仔細看這矩形面積,會發現下端有眾多白色的圓點,上端則布滿黑色有弧邊的小方塊。但若再仔細看,可以發現其實全部都是大小相同的白色圓點,只是自下而上圓點之間的距離漸漸縮小,最終接觸相連,由於下方圓點輪廓分明,所以可以看見圓形,而上方變成方塊具有完整輪廓,所以黑色方塊取代了白色圓形。我們的視覺是不是很有趣?
蟬在幼蟲階段會在土中蟄伏多年,一朝自土而出,化蛹成蟬,當時的人認為蟬的一生恰可比擬羽化成仙的過程。由於漢代深受神仙思想的影響,所以漢代大貴族下葬時會在口中放入唅蟬,可能也有羽化的期許和願望吧。
圓雕的玉神獸在西漢晚期漸漸流行,除了充滿動態感的身形和深富肌肉張力的四足之外,背上也常常附有雙翅,這種如虎添翼的威猛形象,令人感到不可抵禦的強大力量。雖然說帶翼神獸是漢朝自行製作的玉器,但學術界多認為此種形象來自於中亞或西亞,可能是文化交流的結果。
兩件玉龍造型相仿,但精緻程度卻完全不同,這是因為用途不同所致。尺寸大者玉質暗碧,作工粗簡,作為喪葬用玉;尺寸小者玉質淨白,琢磨精細,是佩掛在身上的禮儀佩飾。下次我們再看不同玉器時,可以由質地色澤和工藝精粗來判斷它們的用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