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新紀元──清末民初的上海畫壇,展出時間 2018年07月01日至2018年09月25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105, 107

  上海原是鴉片戰後開放國際通商的五個貿易港口之一,其書畫市場因當地經濟的繁榮而熱絡。清季太平天國動亂時,復因租界區內相對安定的環境,吸引附近各省分的書畫家前來,成為容納各地方畫風的場域。上海的畫人,實來自四面八方。本單元選介的名家,有來自浙江的張熊、朱偁(嘉興)、任薰、任頤(蕭山);安徽的虛谷(歙縣)、胡璋(桐城);江蘇的倪田(江都);也有出身上海附近的胡遠(華亭)與錢慧安(寶山)。他們或寓居上海,或往來賣畫,彼此相識相賞,鎔鑄了俗稱「海派」的藝術風格。以俐落勁爽的用筆、鮮活跳躍的墨彩,在花鳥、人物、山水等畫科俱有創發,成就了雅俗共賞的藝術。

清 張熊 山水

  1. 形式:卷 紙本水墨
  2. 尺寸:縱 30.8 公分 橫 94 公分

  張熊(1803-1886),嘉興人,於1860年代後至上海,是海上畫壇發展初期的重要推手,擅長花鳥,亦能作山水。
  此卷畫一處臨水傍山的隱居山水,中段小屋可見兩人對坐,應是呼應畫上「卻好故人來小坐」的詩句。張熊利用清朝著名畫家王翬的風格,以緊密山水構圖與淋漓筆墨達到畫卷主人「聽甫大兄」的要求,描繪出雖為蕭瑟秋景,卻充滿文人詩情的景觀。畫卷紀年丙辰(1856),或是張熊赴上海發展前的作品。

清 朱偁 花鳥冊

  1. 形式:冊 紙本設色
  2. 尺寸:縱 24.3 公分 橫 40.3 公分

  朱偁(1826-1900),字夢廬,號覺未,浙江嘉興人。工花鳥,聲譽赫然,經商者莫不以得其扇面出入懷袖為榮。
  本幅繪於作者七十四歲時,共十二開。除燕子外,還描繪喜鵲、鷓鴣、八哥與麻雀。多採對角式構圖,設色鮮麗明亮,十分討喜。善以用筆的速度表現鳥兒飛行中的動勢,所取角度亦往往出人意表,如第五開以單一線條表現鳥兒展翅俯衝而回首的瞬間。最末開以交織的色墨,寫鳥兒朦朧的身形,用筆活潑躍動,富韻律感,很能代表海派花鳥畫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