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願祝嵩高

慶生與祝壽是日常生活中既具個人意義,又能展現社會共同祈願的儀式性行為。此類作品主要是為慶賀特定壽誕、祝願長者福壽綿長,或祈求國運長久昌盛等,其象徵圖像因歷經長期的發展而廣受人知。例如,人物圖像常見南極仙翁(壽星)、八仙,及以長壽著稱的歷史耆老等;動植物圖像則有鶴、松、靈芝等。除此之外,也常取高山之勢,及山石恆久常存的特質來祝頌壽主。這些元素相互結合,便構成了此類畫作獨特的視覺語彙。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明 沈周 廬山高

    故畫884
    紙本
    國寶

    本幅為沈周(1427-1509)慶賀老師陳寬七十大壽而作,借廬山之巍峨崇高,頌揚師長的德行。畫面描繪群山澗谷,遠方山峰綿延,雲氣繚繞。中景山體層疊緊密,左側瀑布流洩而下。中央斜面石壁,上方留白,側面略染,與後方山石共同創造出空間的層次感。全幅以元代王蒙(1308-1385)風格的繁密且具律動感之筆觸表現山石質理,展現盎然生機。下方水岸邊有一人佇立,渺小身形襯托出山體的崇峻。沈周以山水景致與長篇題詩,呈現出對師長的景仰之情。

  • 明 項元汴 倣蘇軾壽星竹

    故畫569
    紙本

    項元汴(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居士,是明代著名收藏家,精通書畫鑑賞。本幅作品應友人之請,為其父壽辰所作。畫中兩竿細竹立於坡地石旁,一濃一淡,相互映襯。畫石粗放,寫竹纖巧,以不同筆法表現物象特質。 
    題識提及此作靈感源自蘇軾,蘇軾(1037-1101)曾遊杭州壽星院,後於貶謫黃州期間(1080-1084)追憶舊地,作詩吟詠其竹林景致,並於數年後(1090)將此詩贈予通悟禪師。因壽主篤信禪宗,此畫意境更顯契合其志趣。

  • 清 徐揚 赤松黃石二仙圖

    中畫191
    紙本

    徐揚(約1712-1779),江蘇蘇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首次南巡至蘇州時,徐揚恭獻圖冊,故得以入宮供職。
    赤松子、黄石公皆為傳說中的仙人。《列仙傳》(舊題劉向所作,或為他人所撰)記載「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將其視為司管雨的長生神人;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則有黃石公於下邳(ㄆㄟˊ)(今江蘇邳州)的橋上,傳授兵法給張良的故事。畫中赤松、黃石、翠竹設色清麗,布局層次有序,巨松挺拔,斜出一枝,似與下方竹、石應和。由畫上款題可知,此圖是為乾隆皇帝祝壽所繪。

  • 清 黃鉞 壽世徵祥冊 南山同壽

    故畫3359-9
    絹本

    黃鉞( ㄩㄝˋ)(1750-1841),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擅長描繪山水、花卉及市井生活景象。本幅作品收錄於《壽世徵祥》套冊,上有嘉慶皇帝之子愛新覺羅綿愷(1795-1838)書寫祝詞,為祝壽君王、祈願國運昌隆之作。
    作品引用《詩經‧小雅‧天保》中「南山之壽」典故,為臣子祝頌君主的詩歌,南山或指終南山(今陝西境內,屬秦嶺山脈)。畫幅左側近景松石層疊,一人站於平台上,向遠方高山行拱手禮,渺小的身形與高山形成鮮明對比,更加襯托山勢的巍峨崇高。

  • 民國 于非闇雙鶴

    贈畫535
    紙本
    林宗毅先生捐贈

    于非闇(1889-1959),原名照,字非厂,又號閒人、聞人、老非,擅長工筆花鳥畫。其對自然觀察入微,刻劃物象生動傳神,又於傳統雙鉤填彩風格中融入民間繪畫特色,使作品具古雅氣息,亦能展現創新面貌。
    本幅作品以石青為底,蒼松之上雙鶴翱翔天際,祥雲繚繞。松與鶴皆象徵長壽,為祝賀胞弟心盦(ㄢ)五十九歲生辰之作。全幅線條遒勁有力,色彩明亮鮮麗,裝飾意味濃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