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遠行贈別

古時由於交通不便,往返不易,人們分別後難以重逢,因此贈送具有別離意涵的詩詞書畫,便成為道別時常見的表達方式。例如,王紱(1362-1416)〈鳳城餞詠〉便是為官場同僚餞行而作,畫上贈詩者眾多,祝福滿溢。此外,王原祁(1642-1715)為友人所繪的〈倣黃公望秋山圖〉,則體現了當時人們對千里相隔、重聚不易的感慨。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明 王紱 鳳城餞詠

    故畫384  
    紙本

    此作應是王紱(ㄈㄨˊ)(1362-1416)為即將榮歸故里的翰林院同僚所繪。前景描繪平坡水岸,江邊樹石後的亭內有三人圍桌餞飲,岸邊舟船已整裝待發,準備送客返鄉。遠處山巒層疊,山石紋理以扭動交錯的皴筆描繪,墨色濃淡相間,清雅秀潤。上方留白處題有諸多送行詩句,從詩意來看,可知送行時間是在秋日時節。
    此幅山水畫不僅寄託惜別之情,亦展現了文士間以詩畫相贈的文化內涵,明代社交生活中贈畫送別風氣盛行,此畫即為送別圖的典型例子。

  • 清 王原祁 倣黃公望秋山圖

    故畫746  
    紙本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擅畫山水,與祖父王時敏(1592-1680)、王鑑(約1609-1677)、王翬(1632-1717)並稱「四王」。根據畫上款識,王氏平生並未見過黃公望(1269-1354)的〈秋山圖〉,此圖乃其心慕筆追之作,為友人贈行所繪。
    畫中山勢從近景坡岸延展至遠處,山間雲氣縈繞,林木繁茂,水域蜿蜒曲折。畫家以淡雅之青綠、赭色等繪寫山石,並以朱紅點綴樹葉,使整幅作品顯得色彩豐富,充滿活力生機。

  • 清 陳書 仿王蒙山水

    故畫2526
    紙本

    陳書(1660-1736),號上元弟子,晚號南樓老人,為清代著名女畫家,畫山水多師法元代王蒙(1308-1385)。本作品為陳氏晚年之作,後由其孫錢汝誠(1722-1779)將此畫贈予入京謁見皇帝即將歸返的官員,藉以送行。   

    畫面中崇山峻嶺,山頂飛瀑蜿蜒而下,山麓松群叢生,山體以細密墨線鉤畫,並以濃墨點苔,筆意連綿,畫風秀雅細緻。岸邊描繪一觀泉人,恰與詩句相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