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寓意於物

在文學作品中,物品常被用來承載著情感與象徵。《詩經》為古代詩歌文學的代表,其中便有不少以物表達心意的篇章,並衍生出相關成語。在古代日常書信中,也常見以信致意、隨信附贈物品,或回函答謝等記載,這些屬於贈物的書寫文字及圖像,呈顯著人際交往中的溫情,也反映了當時的社交禮儀和社會風尚。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宋 王鞏 書尺牘(冷淘帖)

    故書238-6  
    紙本
    重要古物

    王鞏(1048-?),字定國,魏州(今河北大名)人,與蘇軾、黃庭堅等文人時常往來。此札書風相當接近蘇軾,點畫醇厚,幸、拜等字末筆拉伸,行氣連貫,結體自然而不拘泥。
    信件內容是向友人敘述已做了冷淘,並為受贈團餅而致謝。冷淘為涼冷的麵製品,唐代已有此類麵食,杜甫(712-770)便曾作過〈槐葉冷淘〉一詩。宋時冷淘已為常見的夏季麵食品,可搭配各種佐料食用。團餅為餅狀圓形的茶葉,北宋中晚期團茶做得極為精緻,社交往來中常贈以團餅致意。

  • 元 趙孟頫 陶淵明事蹟

    贈畫670  
    絹本

    羅家倫夫人張維楨女士捐贈
    南朝《宋書》(撰於487-488年)記載,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時,陶淵明(約365-427)無酒可飲,獨坐菊叢之際,江州刺史王弘(379-432)適時遣人送酒,成全了其雅興。故後有「白衣送酒」一詞,以喻朋友間能及時援助、達成心願。此卷第十一段即繪此贈酒雅事。
    全卷採水墨白描畫法,以墨線鉤畫,略施淡染,人物形貌簡約卻獨具神態,盡顯陶淵明恬適淡然之氣韻。

  • 明 唐寅 尺牘

    故書339-8
    紙本

    此作為唐寅(1470-1524)致行臺大人餘山先生的書信,內容中提請其多加照顧友人(或門生)盧鈇(ㄈㄨ),並隨信奉上五斤乳餅,以感謝對方平日的關照。乳餅(或即為乳酪)在明代為常見的日用食品,鄺(ㄎㄨㄤˋ)璠(ㄈㄢˊ)(約1458-1521)《便民圖纂》中便詳細記載了乳餅的製作和保存方式,足見此物之普及。

    信上畫有縱線,以行楷書寫,字跡秀雅而不失力度,字距和行距疏朗有致,整體呈現清新雅致的氣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