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興風雅
-
元 曹知白 雙松圖
故畫272
絹本
重要古物曹知白(1272-1355),字又玄,號雲西,華亭(今上海)人。天曆二年(1329)農曆正月初七,畫家繪製此作,贈予遠方友人契丹裔貴族石末伯善(1281-1347),以寄託思念。
濱水石坡上雙松拔地而起,枝梢迴轉虯曲。枯木枝枒狀如蟹爪,景色蕭疏迷濛。畫風受宋代畫家李成(916-967)、郭熙(約 1023-1087後)風格影響。松樹傲雪凌霜,象徵君子堅毅的品德,也可寓意堅定的友誼。 -
明 王紱 淇渭圖
故畫390
紙本
重要古物王紱(ㄈㄨˊ)(1362-1416),字孟端,為明代畫竹名家。畫名「淇渭」源自於受畫者梁潛(1356-1418)的讚美,其敘述觀此墨竹,彷彿置身於盛產竹子的渭川(今渭河,源於甘肅省)與淇園(今河南淇縣附近)。
本幅描繪倒掛竹一枝,姿態秀妍,多以淡墨畫枝,濃墨寫葉,疏密有致,雖畫一竿,卻有生長於千枝萬葉竹林間之感。竹子象徵君子的氣節和風骨,因而成為文人雅士間酬贈畫作的理想題材。 -
明 丁雲鵬 東山圖
故畫2292
紙本本幅描繪東晉名士謝安(320-385)寄情山水、悠遊東山之事。謝安性情恬淡,不喜為官,辭官隱居於東山(今浙江上虞),朝廷屢次召請皆婉拒,最終才應召出仕。謝安風骨氣度深受世人愛戴,明代時,此畫題亦廣受人們喜愛。此作應為丁雲鵬(約1547-1628後)為州郡官長所作。
前景中一位文士策杖前行,身後伴隨捧卷童子,應即是描繪謝安風采。全作布局繁密,山石層疊陡峭,屋舍與行旅錯落其間,畫家以細緻且具律動性的線條刻畫山體質理,風格深受元代畫家王蒙(1308-1385)影響。 -
明 陳洪綬 玩菊圖
故畫649
紙本
重要古物陳洪綬(約1599-1652),字章侯,自號老蓮、悔遲,浙江諸暨人。擅長人物與花鳥題材,其人物造型多奇異誇張,帶有變形趣味。此畫描繪一位高士攜杖坐於木瘤矮凳,與石上瓶菊相對。畫中人物衣褶精細勁挺,而畫石筆觸粗放灑脫,顯見畫家兼擅各式筆法。高士與菊花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約365-427)形象,呈現對君子高尚品德及隱逸生活的嚮往。題識提及此畫是仿宋代李唐(1066-1150)〈玩菊圖〉畫贈友人,寄託高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