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大樂團
展件一
-
笙鏞迭奏圖、簫韶九成圖
收入《欽定書經圖說》卷五
清光緒31年(1905)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朱墨石印本
故殿013404帝舜時代以「大韶之樂」祭祖及賓客,則具備美德而能感通神靈。「韶樂」,由鳴球(即玉磬)、琴、瑟、笙、管、鼗鼓、鏞(即大鐘)、柷、敔等樂器演奏。書云:「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閒。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
編鐘(朝會用樂器)
皇朝禮器圖式 卷八
允祿等奉敕撰
清乾隆31年(1766)武英殿刊本
故殿024315《皇朝禮器圖式》,成書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加校補,是一本清代禮器圖繪專書,繪圖筆法細膩,力求再現各器原型。此書第八、九卷為「樂器」專卷,繪有82幅樂器圖像,詳細記述各樂器尺寸、質地與紋路等資料,並依清宮的音樂場合分類圖繪,含朝會、鹵簿、巡幸、祭祀、耕耤、燕饗(即筵宴)、凱旋等場合用器,涵括中國傳統樂器與少數民族樂器。
按《周禮》〈春官〉記載由鐘師擊編鐘,《隋書》〈音樂志〉云:編鐘是小鐘,以律呂編次而懸,上下皆八,合十六鐘懸於一簴。中和韶樂演奏,「樂始於鐘,止於磬」,清代定制「編鐘」為祭祀、朝會及燕饗中和韶樂用。
展件二
展件三
-
編磬 一套十件 (展出1件)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購玉000014石磬是演奏中和韶樂所必備的樂器,編磬一簴為16枚,依其大小厚薄排列懸掛,便可順次敲打出不同音階的聲響。磬音的高低依磬的形體而定,磬大而薄則音低,磬小而厚則音高。
石磬,深青灰色,樣式有如兩端被截切一段的磬,且兩端所截去的部份長短不一,若將繩繫於面上的穿,被懸掛的磬更會顯現其不對稱的姿態、美感。
展件四
-
祭祀樂懸位次圖
收入《欽定大清會典圖》卷十八
托津等奉敕撰
清嘉慶18年(1813)武英殿刊本
故殿012970祭祀,是清宮重要的禮儀活動,包括祭天、祭神與祭祖,又可分為大祀(含祭圜丘、方澤、太廟、社稷、先師孔子等)、中祀(含祭朝日、夕月、先農等)及群祀(含祭火神、城隍、先醫等),由禮部主持祭祀近八十種,由內務府主持的皇室祭祀有十餘種,皇帝親自參加重要的祭祀活動。大祀及中祀用中和韶樂,其演奏場景,從《欽定大清會典圖》(卷二十)所繪「祭祀樂懸位次」,可見其奏樂之配器及其位置圖,並有樂舞。奏樂規模,兩者所用樂器種類相同,惟中祀用樂器及舞生數量均減少。
祭祀之中和韶樂,左設鎛鐘1、編鐘1、建鼓1,右設特磬1、編磬1。其內,左、右壎各1、篪各3、排簫各1、笛各5、簫各5、瑟各2、琴各5、笙各5,另有持笏者左、右各5人,持笏者為司章,即唱頌樂章者。最前排,左柷1、搏拊1、麾1,右敔1、搏拊1。中央為樂舞生,左、右各文舞生32人、武舞生32人,執節者4人,立於舞生前以引舞。
展件五
親蠶禮,乃皇后親自採桑並行蠶事的儀式,此制始於周,歷代相沿。中國古代帝王為表示重視農桑,於每年春季,由皇帝親耕,由皇后親蠶。清代自乾隆九年(1744),北京西苑建立「先蠶壇」,由孝賢皇后富察氏(1712-1748)在此舉行親蠶儀式。皇后率宮中嬪妃及女眷等身穿吉服,至先蠶壇行親蠶禮,隔日至蠶壇桑林舉行採桑禮,皇后示範「躬桑」後,便上觀桑臺觀看眾妃嬪、命婦採桑。由院藏〈清院本 親蠶圖(採桑) 卷〉可見典禮場景,左、右側分立內監揚彩旗,持金、簫、笛、笙、拍板等樂器奏樂,並唱採桑辭。
皇后親蠶奏「禾辭桑歌樂」,樂器用金2(俗稱「鑼」)、鼓2、簫6、笛6、笙6、拍版(板)2,分立祭壇東、西側桑林,並有持笏唱採桑辭。
展件六
-
壽辰歌舞曲目(滿漢合璧)
清光緒年間(1875-1908)
故宮150711清代宮廷朝會(或朝賀),主要指元旦、冬至、萬壽(皇帝壽辰)三大節慶賀,皇帝登極、頒詔、皇帝大婚,以及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常朝在太和殿舉行的典禮,奏樂屬禮儀性音樂,皇帝的陞座及降座還宮時奏中和韶樂,而群臣行禮奏丹陛大樂。
清宮皇后、皇太后壽辰稱為「千秋節」,壽辰朝賀禮設中和韶樂及丹陛大樂。此光緒朝「皇太后壽辰歌曲」唱辭二十章,推想於千秋節朝賀上由司章人員唱頌。
展件七
展件八
-
紫光閣凱宴將士圖
收入《平定金川圖》
清代
平圖021207中國古代凡出兵奏凱回師後,皇帝均設宴慰勞出征大臣及將士,王公大臣等陪宴,稱凱旋宴。此銅版畫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大小金川,於四月二十八日設宴於紫光閣。紫光閣位於紫禁城西苑,明代中期以來為皇帝舉行武舉殿試與閱射之處,至乾隆朝,紫光閣成為筵宴外藩與凱旋將士的場所。
圖繪畫面可見與宴之諸王公大臣和出征將士在丹陛左右翼依序站立,乾隆帝乘輿蒞臨紫光閣,兩側大臣跪迎。圖繪上方殿閣,設置編鐘、編磬、琴、瑟、鼓、笛、笙、排簫、柷、敔等樂器,凱旋筵宴奏中和韶樂禮節性音樂,之後,進娛樂性音樂與舞蹈。
-
平定金川樂章清漢文合譜
慶隆舞樂冊頁(八) 冊
清代
故書000272院藏清內府泥金寫本滿、漢文樂章,據《國朝宮史》〈卷7,典禮3〉所載,乃乾隆十四年(1749)平定金川,賜宴於豐澤園之「德勝舞」(清代凱旋宴之舞)辭,云:「乾隆聖世,瀛寓乂康。元首惟明,股肱惟良。景運鴻昌,休德茂著。統馭八埏,惠液遐布。金川小醜,蠢爾冥頑。惟時弗率,跳梁窮邊。用申天討,聲罪執言。長驅驛駕,油雲斯屯。聖謨廣運,決機萬里。……」推想此樂章,唱頌於「紫光閣凱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