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絃外餘音

從文獻回首歷史,清宮除了每年近百場的宮廷音樂活動外,還編纂了中國音樂理論與宮廷音樂的經典著作。康熙帝(1654-1722)對中、西樂律皆有獨特見解,敕撰《御製律呂正義》(附《續編》),其《續編》乃中國第一部正式刊行漢文西洋樂理之作;乾隆帝(1711-1799)敕撰之《御製律呂正義後編》詳盡記載清宮樂制、樂章、樂器及樂儀等資料,成為清國史館編纂《樂志》主要資料來源。此外,由皇家編纂的《欽定詩經樂譜全書》與《欽定樂律正俗》,為中國詩歌音樂留下了重要文獻。清代宮樂存在於文獻中,展覽以唐代及明代仕女奏樂畫面以饗觀覽之大眾,宮樂喤喤、鏘鏘之聲餘音猶在。

展件一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上中下三品紀樂名七級

    御製律呂正義. 續編
    允祿、允祉等奉敕撰
    清康熙年間(1661-1762)內府銅活字本
    故殿010856

    康熙帝(1654-1722)對於西學非常感興趣,從葡萄牙的耶穌會傳教士徐日升(Tomás Pereira,1645-1708)及義大利傳教士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1671-1746)習得西方樂理,並下令在宮廷的傳教士們,先後編纂《律吕纂要》與《御製律呂正義續編》,乃極具歷史價值的中文版「西洋樂理書」。《御製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論述並繪製當時代的西洋五線譜、音階唱名等西洋樂理與音階知識,開啟中國的世界音樂觀,影響極為深遠。

展件二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桃夭章樂譜

    收入《欽定詩經樂譜全書》 卷一
    永瑢等奉敕撰
    清乾隆53年(1788)武英殿聚珍版朱墨套印本
    故殿021052

    《欽定詩經樂譜全書》三十卷,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乃乾隆帝命皇子暨樂部諸臣編著,諭以「定宮商、援古證」,一字一音譜之。以〈桃夭〉為例,分別有簫(壎、篪、排簫同)、笛(笙同)、鐘(磬同)、琴、瑟譜。

展件三

院藏清乾隆年間《粉彩仕女奏樂圖燈籠瓶》,瓶身圖繪十二位女子在庭園中圍著舞者的奏樂場景,所奏樂器含簫、笛、笙、響板、班鼓、小鈸、雲鑼、三絃等。此圖與乾隆六年(1741)孫祜、周鯤、丁觀鵬的《院本漢宮春曉圖卷》相似,樂者的吹奏皆管樂器與敲擊樂器,施施而來二人亦手提樂器。此瓶則奏樂者有絃樂器加入,舉旗指揮者改為提吉祥燈飾,添增慶賀氣息。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