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身體變異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其獨特性,但是當彼此間的差異過於明顯時,往往被視為「變異」。造成「變異」的原因,可能源自疾病,也可能是受到不同地區社會文化的影響而被建構出來。本單元展出《御纂醫宗金鑑》、《繡像翻症》、《傷寒舌鑑》、《三才圖會》等文本圖像,從人面獸身、獸面人身以及生病殘疾的身體等面向切入,剖析身體在想像與現實中發生的奇異轉化,並揭示疾病如何改變身體形態,呈現古人對身體異化的理解與表述。當中部份圖像與文字描述既怪誕卻又發人省思,帶領我們進一步思考「正常」與「異常」身體的定義和邊界,從而探索身體變異的深層意義與文化啟示。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人面獸身_獸面人身

    1. 《三才圖會》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刊本)
    〈人面魚身〉、〈虎首人身〉
    (明)王圻撰
    贈善004931-005023

    2.柏林的米夏埃爾•哈斯洛布於法蘭克福學院為最尊貴卓越的布蘭克費爾德家族與梅萊曼家族所撰寫的詩文集 (Michaelis Haslobii Berl. M. Carminvm in academia Francofordiana ad nobilissimos clarissimosque Blanckefeldos Mellemanos scriptorum liber unvs)
    米夏埃爾•哈斯洛布(Michael Haslob, 1540-1589)
    ©梵蒂岡宗座圖書館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明代本草學家李時珍(1518-1593)在《本草綱目》〈人部〉所附〈人傀〉一文中,記載人轉為物、物化為人、人生蟲獸、獸產出人等「物怪」異象。《三才圖會》則在《山海經》的基礎上,繪製獸面人身、虎首人身、人面魚身、人面蛇身等圖像。西方也有類似表現方式,本次展覽搭配展出梵蒂岡宗座圖書館(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典藏圖冊中的人面魚身與獸面人身部分影像輸出。這些圖像展現了古人對身體「正常」與「異常」的認知與構想,背後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 生病的身體

    《御纂醫宗金鑑》(清乾隆七年武英殿刊本)
    〈乳廱圖〉、〈人面瘡圖〉
    (清)吳謙等奉敕撰
    故殿030608-030695

    古人對病體有著多重詮釋,不僅透過結合天干地支的〈五行盛衰圖〉,探索五臟六腑、時間與疾病之間的深層關係;也注重面部顏色反映內臟狀況,強調人體外觀與健康的聯繫,如〈觀形察色圖〉。更藉由圖像描繪形如人臉且會開口說話和吃東西的人面瘡,以及男性女性都有可能罹患的乳廱;並用具體的動物形象為各種「翻症」(清代對瘟疫的稱呼)命名,也有藉由舌象揭示身體隱秘狀態的《傷寒舌鑑》,共同勾勒出多元樣貌的病體圖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