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出版年份 ~ 作者 搜尋文章、作者、關鍵詞、期刊、摘要 查詢查詢 可使用AND、OR、NOT搜尋,例如 古蹟 and 器物 全部 (2605) 學位論文 (35) 期刊論文(經雙審查制) (310) 期刊論文 (1773) 電子期刊 (15) 研討會論文 (181) 專書 (73) 專書論文(專書或論文集之一部分) (186) 主編專書(論文集) (14) 網路發表文章 (18) 序號 文章 下載 1. 王亮鈞,〈宜興紫砂的西漸〉, 上海博物館編,《中西陶瓷交流大展》(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待刊稿)。 2. 賴芷儀 Chih-I Lai, "Made to Impress: The Cloisonné Duomuhu of the Qianlong Reign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ollection," , ed. ICOM - ICDAD and Palácio Nacional da Ajuda (Lisbon: ICOM - ICDAD and Palácio Nacional da Ajuda, 2025.January), 74-85. 3. 陳建志,〈吳榮光之趙孟頫「大德間專師定武稧序」說小考〉, 横田恭三退職記念論文・書作集編集委員会,《龢(和)—横田恭三退職記念論文・書作集—《CD-ROM版》》(東京:天来書院,2025.3),頁56-60。 4. 林宛儒,〈丹青述古-探索歷史故事畫中的敘事〉, 邱士華、林宛儒,《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4.11),頁202-217。 5. 蔡承豪,〈原鄉轉漢土〉, 《家是動詞:臺灣族群遷徙故事》(臺北:衛城,2024.9),頁63-96。 6. 黃正和,〈展示形成的幕後─以「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展覽為例〉, 徐孝德、岩素芬、吳曉筠主編,《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24.4),頁100-123。 7. Hsiao-yun Wu, "When Chariots Were First Known in China: Early Cheekpiece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Shang Dynasty Around 1250 BCE," in Chariots in Antiquity: Essays in Honour of Joost Crouwel, ed. Peter Raulwing, Stefan Burmeister, Gail Brownrigg, and Katheryn M. Linduff (Oxford: BAR Publishing, 2023.12), 199-214. 8. 劉世珣,〈以驢為藥:《本草綱目》中的驢藥論述〉, 侯嘉星,《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臺北:前衛出版社,2023.9),頁55-82。 9. 蔡承豪,〈面對「內地種」:1920年代米種更替下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態度與應對〉, 許雪姬主編,《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3.2),頁469-517。 關鍵詞: 蓬萊米、在來種、米種改良、租佃重議、競作會、正米市場 檔案下載:面對「內地種」:1920 年代米種更替下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態度與應對.pdf檔案大小:1 MB PDF 10. 何炎泉,〈論張大千畫作中的筆與墨〉, 黃長春,《水墨, 結束了嗎? 再現筆墨精神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3.2),頁34-47。 11. 賴芷儀,〈金鑲鳳凰:談《娘惹回憶錄》中土生華人珠寶與穿搭〉, 陳志豪, 黃國華, 劉雯慧,《文史浮羅:東南亞文學、文化與歷史研究論集》(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22.11),頁243~274。 關鍵詞: 娘惹,張福英,珠寶,服飾 12. 蔡承豪,〈從四散到俱全:臺日博物館典藏府城匠師作品探析〉, Fiorella Allio ( 艾茉莉)、顏廷伃主編,《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 VI:南瀛地區之藝術與物質文化》(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22.11),頁102-134。 關鍵詞: 國立臺灣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建築模型、 神像 13. 林麗江,〈王世貞與其筆下的世紀繁華〉, 林麗江, 何炎泉,《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10),頁289-303。 14. 何炎泉,〈晚明文藝制霸者 —王世貞的養成及其書法觀〉, 林麗江、何炎泉,《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10),頁268-288。 15. Imann Lai, "“The Marble Sculpture Maṇḍala of Scripture for Humane Kings Excavated from Anguo Monastery in Xi’an: The Initiation of Vernacular Esoteric Buddhism in East Asia,”," in Dynamics of Interregional Exchange in East Asian Buddhist Art, 5th-13th Century, ed. Dorothy C. Wong (Wilmington: Vernon Press, 2022.10), pp.139-171. 關鍵詞: Eighth century, Buddhist art, Esoteric Buddhism, Amoghavajra, Stateprotection 16. 林麗江,〈顧愷之女史箴圖〉, 《物見:四十八位物件的閱讀者與他們所見的世界》(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8),頁188-200。 17. 邱士華,〈微渺中的精彩—「草蟲捉迷藏」特展述要〉, 邱士華、楊若苓、吳誦芬,《草蟲捉迷藏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7),頁10-13。 18. 黃凱祥,〈運用數位科技提升與創新館藏資訊近用: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 徐典裕,《博物館數位轉型與智慧創新》(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22.07),頁40-52。 19. 林麗江,〈万曆帝、張居正と『帝鑑図說』〉, 水野裕史編,《儒教思想と絵画 : 東アジアの勧戒画》(東京:勉誠出版,2022.7),頁174-191。 20. 胡櫨文,〈乾隆宮廷「景泰琺瑯」的收藏、製造與鑑賞〉, 胡櫨文,《謎樣景泰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4),頁273-290。 檔案下載:謎樣景泰藍 乾隆宮廷「景泰琺瑯」的收藏、製造與鑑賞.pdf檔案大小:1 MB PDF 21. 林莉娜,〈貌寫虞山-王翬的師友同鄉與筆下常熟山水風貌〉, 《台北故宮裏的虞山》(彰化市:台灣兩岸書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2.4)。 22. 郭鎮武、林國平、黃宇暘、周維強、王健宇,〈博物館新媒體科技與文化外交:以國立故宮博物院郎世寧來華三百周年特展為中心〉, 劉俊裕、魏君穎主編,《《臺灣的國際文化關係與文化交流》》(高雄市:巨流出版社,2022.2),頁第八章,頁:317-361。 23. 陳彥亘,〈從友善趨向平權—以故宮青少年收容人專案為例〉, 陳佳利,《當我們同在一起—博物館友善平權實踐心法》(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22),頁48-61。 關鍵詞: 博物館友善平權;青少年收容人; 24. 林芝禾,〈顆顆芒果恩情深,心心向著紅太陽:文革時期芒果崇拜的視覺語彙〉, 曾少千,《漫遊按讚藝術史》(台北:原點出版,2022),頁104-109。 25. 吳紹群,〈博物館資料開放服務及其對智慧社會影響之研究:以故宮資料開放平台為例〉, 《博物館數位轉型與智慧創新》(台北:藝術家,2022),頁105-128。 26. 游閏雅,〈陳敬輝〈少女〉〉, 顏娟英、蔡家丘主編,《臺灣美術兩百年》(臺北:春山出版社,2022),頁296-297。 27. 何炎泉,〈文人畫的實踐與超越 —以書入畫溥心畬〉, 劉芳如,《文人畫最後一筆 : 溥心畬書畫特展》(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10),頁238-245。 28. 劉芳如,〈國寶賞析〉, 劉芳如、浦莉安、陳韻如,《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10),頁38-137。 29. 劉芳如,〈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導論〉, 劉芳如,《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10),頁221-237。 30. 陳彥亘,〈 為青少年收容人規劃跨領域課程—故宮「非行少年藝術飛行計畫」〉, 容淑華,《監獄劇場:逆風行者》(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21.10),頁112-133。 關鍵詞: 青少年收容人;跨領域課程 每頁筆數: 30 50 100 頁次:1/7 第一頁 上一頁 1 1 2 3 4 5 下一頁 最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