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民風
琉球位處於太平洋西岸,四面環海,由六百餘個大小諸島嶼組成。北通日本,南臨臺灣,西望中國大陸,為東亞海洋上具有交通樞紐地位。本單元藉由十五至十九世紀存世手繪琉球地圖,了解歷史中琉球王國地理形勢;此外,隨著琉球與外地(未必是國家,泛指琉球以外的地方)的互動,琉球歷史開始成為各國關注焦點,藉由文獻紀錄,將可一窺琉球歷史發展的輪廓。
風獅爺
風獅爺在沖繩被稱為「獅子」(shisa),常作為公共設施或民宅的裝飾物。一般認為十四世紀從中國大陸傳入沖繩,最初使用中國石材雕刻而成,之後改用沖繩石材,並於十九世紀開始出現陶製風獅爺。
只有頭部的風獅爺被稱為「頭獅子」(chiburushisa),多設置於屋頂上。本次展出的頭獅子是陶工家族互相結親時,女方家族贈送的禮物。從所剩無幾的塗料可知,牙齒原為白色,臉部為深藍色,鬃毛則為綠色。
本次展出的另一件風獅爺,則是1920 年代作為觀光紀念品而製造的。風獅爺在二十世紀便已經成為沖繩的代表形象。沖繩風獅爺獨特之處在於,十九世紀末開始出現,額頭寫著「王」字的風獅爺,而在中華文化圈中「王」字本來是寫在老虎額頭上的,像這樣風獅爺融合了各式各樣的文化,發展出沖繩獨自的特色。(那霸市立壺屋燒物博物館)
—精選展件—
-
流求國
收入《諸蕃志》,卷上
宋 趙汝适撰
清乾隆年間《欽定文淵閣四庫全書》
高32公分 寬20公分
故庫012870
國寶南宋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适(1170-1231)所撰之《諸蕃志》,成於南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內容涉及158 個國家和地區,為近世漢文世界中一份難得的廣域地理誌。 該書卷上志國,卷下志物,〈流求國〉即收於卷上。內容提及「流求國,當泉州之東,舟行約五、六日程。王姓歡斯,土人呼為『可老』。王所居曰波羅檀洞,塹柵三重,環以流水,植棘為藩;殿宇多雕刻禽獸」等,是一有社會階級的海國。惟是否即是今日之琉球,由於描述仍屬模糊,迄今未有定論。但其記述已大有別於《隋書.流求國》之紀錄,有助於了解當時東亞海域上特定民族的樣貌。(蔡承豪)
-
琉球國全島圖
十九世紀中葉
高37公分 寬133公分
ntul-mn00002_j195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本圖推測由日籍研究者田代安定(1857-1928)所蒐集,約繪製於十九世紀中葉,為琉球王國所屬各島之廣域地圖,包含奄美群島、吐噶喇列島、琉球本島、宮古群島以及八重山群島等之主要島嶼及附屬島嶼、瀨石等。方位大致係右方為北,左方為南。圖面有彩色線條,標示各島間的航線、航海方向、距離,亦標示陸路交通路線。
琉球本島的那霸港有紫、橘、藍等三色航線,大島的奄美港則有紫、紅、橘、藍等四色航線。圖面下方有「琉球國港津廣狹深淺表」,自那霸港以降,詳細註明各島港口所在地、港灣寬度、深淺及航行針路。(蔡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