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海上琉球與東亞世界

自十五世紀以來,琉球王國與明清中國和日本江戶幕府之間,互動日趨頻繁。琉球與中國交流始於明太祖洪武年間,從此展開中琉長達五百年的封貢往來,期間明清中國派遣使節冊封琉球國王,確立其政權合法性,而琉球王國也定期派遣使節來華入貢,鞏固彼此宗藩關係(宗藩跟封建兩者不同)。在封貢關係發展過程,雙方使節多是飽學之士,琉球學生來華留學,為彼此互動留下豐富文獻紀錄。

琉球與日本交流接觸甚早,但1609年薩摩藩派兵入侵琉球使雙方關係發生巨大轉變。往後琉球國王承認日本幕府宗主身分,受到薩摩藩控制。每逢琉球新王繼位或德川將軍登基,琉球必須以謝恩或慶賀名義,遣使前往日本入貢,稱為「上江戶」。

相對於琉球與中日兩國的交流屬於官式接觸,與臺灣地區的互動則多屬民間(與官方或官式相對的概念,不是階級的概念)性質。由於兩地緊鄰,彼此間或海上商貿,或遭風互助而留下不少互動痕跡。既譜寫出臺琉兩地交流友好紀錄,但在十九世紀晚期「牡丹社事件」的爆發,卻是因民間衝突而被升級為國際糾紛,最終牽連琉球王國的命運。

 

琉球與明清中國

琉球與中國正式交流始於明太祖洪武年間,從此展開兩國長達500 年的外交關係;而明成祖永樂初年遣使分別冊封中山王與山南王,更是奠定明清中國與琉球往後封貢關係的里程碑。統計明清兩代,遣使冊封琉球計23 次之多,而琉球方面以各種名目入貢,次數頻繁更是難以估算,其中又包含琉球王府派赴來華學習的留學生,從中不難想像十四到十九世紀之間東亞海洋以及福州至北京陸路上,中琉使節與學生絡繹於途的畫面。使節與學生們為了紀念出國經歷,也為了指引後人路線,因此留下不少使錄、航海或水陸路程指南等作品。展覽選件,正具體展現前人留下的貢獻。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奉使琉球圖

    朱鶴年
    紙本設色
    十八世紀
    本幅:高32.5 公分 寬1256.1 公分
    2013
    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
    沖繩縣指定文化財
    展期:分三段展出 ①9/7-10/6 ②10/8-11/3 ③11/5-12/1

    本作描繪從福州出發至歸國為止共二十個場景的圖卷。畫中船隻因無風加上濃霧而無法航行,只能被拖曳到姑米島的情景,與《琉球國志略》所描述的內容一致。
    故推測圖卷內容應是描繪冊封正使全魁、冊封副使周煌,於乾隆二十一年出使琉球的冊封過程。(伊禮拓郎)

—精選展件—

冊封使遠渡重洋,除了船身堅固,兵丁護送以策安全外,更希望能得神明保佑,程途順風相送。閩浙總督玉德(1742-1809)為護送嘉慶五年(1800)趙文楷冊封使一行,奏請朝廷同意使用福康安當年率兵船來臺平林爽文之例,船上供奉六世班禪(1738-1780)所進織右旋白螺,俾得靈物護持庇佑。本院適典藏當時使用的右旋白螺,隨盒收藏有關此白螺的使用紀錄。(鄭永昌)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琉球與江戶幕府

琉球與日本交流接觸甚早,然而十六、七世紀之交日本對外的軍事擴張,造成東亞歷史首次的變局。繼豐臣秀吉發動中日朝鮮之役後,1609 年薩摩藩的琉球征服,使琉球王國成為中日兩屬的國家,一方面維持對中國的封貢關係,同時又受到薩摩藩控制,並在琉球新王繼位或德川將軍登基必須派遣謝恩或慶賀使節前往日本,稱為「上江戶」,藉以表示臣屬之舉。琉球政局的變動漸被中國朝廷知悉,日琉雙方為了維持對中朝貢貿易獲得的利益,共同採用隱瞞策略,構成中日琉三方特殊的封貢關係。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琉球與臺灣

琉球與臺灣地理位置相近,雙方互動則主要屬於民間性質。彼此發生接觸的情況,大半由於海上作業漁民遭風漂流所造成。這些遇風漂流的人民交流,既反映傳統東亞海上國與國之間海難救援的友好紀錄,但也發生外來陌生人與地方住民因誤解引致誤殺事件。在十九世紀晚期「牡丹社事件」的爆發,正是因琉球遇難船民與臺灣原住民地方衝突卻升級為國際糾紛的案例,最終牽連琉球王國的命運。

點擊檢視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