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皇家建築師─樣式雷

清代皇家建築,向來由一批專業的宮廷御用建築團隊負責設計與營造。但以往對團隊的具體參與者,除了重臣親信等高級官僚外,其他大多是寂寂無聞。至於具體參與活動及工作情況,後人難以知曉。

1930年代初期,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1872-1964)得知雷氏後人因家境困難,四處求售家藏先輩「樣式雷」圖檔,遂發動人脈進行蒐購,使這批珍貴文獻得以保存。隨之動員學社中的建築學者如劉敦楨(1897-1968)、梁思成(1901-1972)、單士元(1907-1998)等對「樣式雷」及清宮建築歷史進行研究,從此揭開世人對「樣式雷」的認識,得以深入了解參與皇家建築的雷家重要人物。

雷氏家族原籍江西,據家譜記載,清康熙年間(1662-1722)族中成員雷金玉(1659-1729)已開始參與皇家建築營造而漸受重用。自後數世子孫,在家族的用心栽培下,始終得以在清宮樣式房中擔當領導角色。本單元結合本院典藏與精選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晚清雷思起「樣式雷」圖檔,規劃皇家工程個案兩例,藉此一窺「樣式雷」之真實面貌。

晚清北京的城樓重建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慈禧與光緒棄守皇城,倉惶西逃,聯軍留駐北京長達十三個月,次年七月最終簽訂「辛丑和約」後方始撤離。當和約簽署前夕,工部尚書張百熙(1847-1907)等人為迎接兩宮回鑾預作準備,規劃搶修經歷戰火摧殘後返宮蹕道。修繕計畫是從北京內城南面正陽門起,直抵皇城前午門止。

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三日,張百熙經仔細勘查後具摺詳報各處破壞情況,預計2個月內修繕完竣,預估費用十二萬餘兩。奏摺附有〈午門至正陽橋牌樓各樓座並房間牆垣拆修黏修等工程分析清單〉及〈午門前至正陽橋牌樓擬修各工情形全圖樣〉進呈御覽。圖樣繪製位置左南右北,附黃籤貼說,內建築標籤75張,擬修工程說明標籤九十二張,圖繪標籤與工程分析清單相互對照。圖稿繪製精美,內容具體反映清末八國聯軍戰爭後皇家御苑破壞情況。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午門至正陽門蹕路圖
  • 午門至正陽門蹕路圖
午門至正陽門蹕路圖_預覽圖
午門至正陽門蹕路圖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 拆修清單
拆修清單_預覽圖
拆修清單
  • 張百熙估修蹕路錢糧數目
  • 張百熙估修蹕路錢糧數目
  • 張百熙估修蹕路錢糧數目
  • 張百熙估修蹕路錢糧數目
張百熙估修蹕路錢糧數目_預覽圖
張百熙估修蹕路錢糧數目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國聯軍從北京城東的東直門與朝陽門入侵,北京皇家建築首當其衝,破壞嚴重。戰亂中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惶西逃,直到次年七月中外達成和議,簽署「辛丑和約」,聯軍始撤離北京。

為迎接太后與皇帝返京,工部尚書張百熙(1847-1907)奏請修繕帝后回鑾所必經的正陽門至午門御道,並規劃帝后進入北京內城前門正陽門樓上懸搭綵帶牌樓,以示歡迎慶祝。選件文物,即張百熙等人交辦雷氏家族繪製後呈送帝后御覽的進呈圖樣。

至於北京其他城門,同樣受到外國聯軍的嚴重破壞,其中東直門,因位處皇城東邊,更是聯軍首先攻破而被焚燬的城樓,在八國聯軍撤離後一系列都市復原計畫中,本院正保存施工圖樣,這些圖樣,似也出自雷氏家族之手。選件包括東直門角樓平面圖(底盤圖)、立面圖(大木山樣)以及箭樓正面與側面等建築圖樣。圖中東直門角樓呈曲尺形,重檐歇山頂、綠琉璃剪邊,上下共四層,計箭窗一百四十四個,圖上附黃籤標註,說明建體坐落方位、尺寸規格與興建式樣。現今北京僅存清代的箭樓只有正陽門與德勝門兩處,因此本圖更具價值。

  • 正陽門箭樓分位成搭圖式
  • 正陽門箭樓分位成搭圖式
正陽門箭樓分位成搭圖式_預覽圖
正陽門箭樓分位成搭圖式
  • 東直門重檐角樓圖說
  • 東直門重檐角樓圖說
  • 東直門重檐角樓圖說
  • 東直門重檐角樓圖說
東直門重檐角樓圖說_預覽圖
東直門重檐角樓圖說
  • 1908  北京東直門
1908  北京東直門_預覽圖
1908 北京東直門
  • 正陽門箭樓
正陽門箭樓_預覽圖
正陽門箭樓
  • 呈鹿大人正陽門箭樓紮綵估需錢糧
呈鹿大人正陽門箭樓紮綵估需錢糧_預覽圖
呈鹿大人正陽門箭樓紮綵估需錢糧
  • 直門重檐角樓簡明做法清單
  • 直門重檐角樓簡明做法清單
  • 直門重檐角樓簡明做法清單
直門重檐角樓簡明做法清單_預覽圖
直門重檐角樓簡明做法清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