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皇家建築圖樣

清代皇室宮殿、都城、壇廟、陵寢、園林、府邸的內外營建與裝潢等建造,均由負責政府工程的「工部」、管理皇家事務的「內務府」,並由皇帝欽派重臣親信組成的「工程處」(欽派工程處),統領所屬機構執行。

負責工程的大臣們,依工程空間範圍先進行設計規劃,勘丈測量,繪製圖稿,內部詳細討論。圖稿經多次修改,從草圖到細圖,反覆修正至最後繪製出呈報皇帝的「進呈樣」。大臣隨進呈圖樣具體規劃,上奏說明,需要時還得製作建築模型,稱為「燙樣」,呈報皇帝以便充分了解。

在這些「進呈樣」圖式中,往往黏有黃、紅色各式文字簽條,書寫著各項工程細部說明,稱作「繪圖貼說」。進呈圖樣經皇帝閱覽後,如有修正意見即退還修正;也有批示留中御覽,再送交軍機處存檔。本院典藏這些圖樣形式,以及皇帝閱後發交軍機處存查的建築圖樣。本單元將以「宮苑營造圖」、「寺廟修建圖」與「陵寢工程圖」三大類,精選代表性文獻展出。

陵寢工程圖

作為帝后身後萬年吉地,清代皇室對修建陵寢一事相當重視。每朝皇帝即位之始,便開始選擇日後往生下葬的風水寶地。陵寢興建事務,開始於遴選吉地,勘查風水地勢、規劃設計、測陵地形、營建興修。清代陵寢有東西陵(東陵位於直隸遵化州,西陵位於直隸易州)之分,兩陵區均以大紅門為出入正門,其餘建築包括牌樓、碑亭、隆恩殿、明樓以及寶頂等。各殿檐內檐外建築裝潢,無不講究。選件圖檔文獻,即當年大興土物建築師們呈給帝后御覽而留存於軍機處的進呈稿樣。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永陵啟運殿神樹

永陵,原名興京陵,是清太祖努爾哈齊(1559-1626)祖先及曾祖、祖父與父親、叔伯數代陵墓,被視為大清龍興啟運之地。陵寢內有啟運殿一座,殿後生長著榆數一株,乾隆十九年(1754)被封為護國神樹。

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間,永陵啟運殿後榆樹遭風雨吹倒,樹根外露,樹體更因傾斜疊壓在啟運殿屋簷上。由於事關大清國運命脈,盛京將軍玉明(1808-1867)快馬飛遞向北京慈安與慈禧兩皇太后奏報。兩宮太后隨即嚴令玉明「加意防護」,並派遣欽差大臣基溥(1793-1867)疾赴盛京勘查。勘查過程中,負責大清皇家建築的專業匠役先後繪製神樹傾斜情況,並提出各種保護神樹建議,逐一以繪圖形式供太后們參考。

  • 永陵殿與神樹
  • 永陵殿與神樹
  • 永陵殿與神樹
  • 永陵殿與神樹
永陵殿與神樹_預覽圖
永陵殿與神樹
  • 永陵神樹圖
  • 永陵神樹圖
永陵神樹圖_預覽圖
永陵神樹圖
  • 玉明查驗永陵神樹
  • 玉明查驗永陵神樹
  • 玉明查驗永陵神樹
玉明查驗永陵神樹_預覽圖
玉明查驗永陵神樹
  • 世鐸查驗神樹情形
  • 世鐸查驗神樹情形
  • 世鐸查驗神樹情形
  • 世鐸查驗神樹情形
世鐸查驗神樹情形_預覽圖
世鐸查驗神樹情形
慈禧定東陵普陀峪隆恩殿裝潢圖
    • 定東陵隆恩殿裝潢圖
    • 定東陵隆恩殿裝潢圖
    • 定東陵隆恩殿裝潢圖
    • 定東陵隆恩殿裝潢圖
    • 定東陵隆恩殿裝潢圖
    定東陵隆恩殿裝潢圖_預覽圖
    定東陵隆恩殿裝潢圖

    定陵,是咸豐皇帝(1831-1861,1851-1861在位)陵寢,而普陀峪的「定東陵」,則是慈禧太后葬在定陵東邊的后陵,陵中隆恩殿,是舉行祭祀之處,又稱為「享殿」。

    慈禧太后定東陵,始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光緒五年(1879)完工,共耗銀200餘萬兩,光緒二十一年(1895)又再度下旨重修。期規模之壯麗,僅次於乾隆皇帝的裕陵,誠如晚清東陵守護大臣意普(1868-?)所形容:「定東陵殿宇崇隆,其規模之壯麗,製造之經工,迥異尋常」。宣統初年,清廷又決定對陵內隆恩殿東暖閣進行修繕,修建楠木佛樓,並將原殿內天花板提高。相關選件即當時參與修建的官員勘估提交的施工設計圖稿,仔細觀賞下,將驚嘆宮廷建築師畫工的細緻精美。

  • 勘辦定東陵隆恩殿佛樓
  • 勘辦定東陵隆恩殿佛樓
  • 勘辦定東陵隆恩殿佛樓
勘辦定東陵隆恩殿佛樓_預覽圖
勘辦定東陵隆恩殿佛樓
  •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
  •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
  •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
  •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
  •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
  •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_預覽圖
定東陵隆恩殿楠木佛樓丈尺清單
  • 恭修佛樓派員勘估錢糧
  • 恭修佛樓派員勘估錢糧
恭修佛樓派員勘估錢糧_預覽圖
恭修佛樓派員勘估錢糧
泰東陵明樓修繕圖
    • 泰東陵明樓
    泰東陵明樓_預覽圖
    泰東陵明樓

    清代雍正皇帝(1723-1735在位)以後,帝王父子採行東西陵分葬,稱為「兆葬制度」。雍正皇帝的「泰陵」,位於清西陵,其東邊的泰東陵安葬孝聖憲皇后(崇慶皇太后,1692-1777),正是乾隆皇帝生母的陵墓。

    泰東陵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八年(1743)完成,乾隆四十二年(1777)入葬。陵內主體建築包括隆恩殿、東西配殿、大殿、方城、明樓,最內為寶城、寶頂,寶頂地下即是地宮,是清西陵三座皇后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泰東陵自修建完成後,期間屢有修葺,道光二十五年(1845)時吏部尚書陳官俊(?-1849)赴西陵興辦工程,奉命順道勘查,發現陵內明樓出現裂縫浸漏。道光皇帝隨下令宗室德誠(?-1850)等承辦維修,內務府所屬皇家工匠並將勘查狀況繪圖進呈。

  • 查勘泰東陵工程
  • 查勘泰東陵工程
  • 查勘泰東陵工程
查勘泰東陵工程_預覽圖
查勘泰東陵工程
  • 泰東陵台面工程
  • 泰東陵台面工程
  • 泰東陵台面工程
  • 泰東陵台面工程
泰東陵台面工程_預覽圖
泰東陵台面工程
清道光修陵勘查地形圖

道光皇帝(1821-1850在位)即位之初,即開始為身後營建墓地。依雍正皇帝採行東西陵父子分葬之例,道光帝陵寢應在東陵興修,而他確實在繼位不久,也依規定在東陵中選擇「寶華峪」(原稱繞斗峪,道光時改名),作為身後萬年吉地。

道光七年(1827)工程完成,首先將孝穆皇后(1781-1808)梓宮遷入,未料卻出現地宮浸水現象。道光帝得知大為震怒,責罵承辦官員「喪盡天良」,並將相關官員分別處以抄家、革職、充軍或降職不等的處分。

寶華峪建陵的失敗經驗,使道光帝對東陵墓地產生偏見,即使重新委派勘陵大臣選出的平安峪、成子峪等處認為是「上上吉地」,但道光帝依舊興趣缺缺。最後在宗室禧恩(1784-1852)等人的多次履勘,道光十一年(1840)選定西陵的「龍泉峪」,成為道光帝身後入葬的「慕陵」。遷陵過程重勘風水寶地,一張張陵寢地勢圖樣,正是清宮皇家建築師們參與履勘後繪製呈覽的作品。

  • 東陵繞斗峪形勢
  • 東陵繞斗峪形勢
  • 東陵繞斗峪形勢
東陵繞斗峪形勢_預覽圖
東陵繞斗峪形勢
  • 上諭查勘孝穆皇后陵寢
上諭查勘孝穆皇后陵寢_預覽圖
上諭查勘孝穆皇后陵寢
  • 上諭派穆彰阿辦理西陵萬年吉地
上諭派穆彰阿辦理西陵萬年吉地_預覽圖
上諭派穆彰阿辦理西陵萬年吉地
  • 寶華峪浸水情形
  • 寶華峪浸水情形
  • 寶華峪浸水情形
寶華峪浸水情形_預覽圖
寶華峪浸水情形
  • 清西陵示意圖
清西陵示意圖_預覽圖
清西陵示意圖
  • 清東陵示意圖
清東陵示意圖_預覽圖
清東陵示意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