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風景臺灣

  「風景」是怎麼形成的呢?

  本區展品中,我們將介紹十七世紀以來不同帝國眼中的臺灣風景,其中包括各個觀看者,如統治者、探險者、開發者、傳教士、畫家等,他們懷著不同目的來到臺灣,是怎麼看待這塊土地的呢?

  最後,則會介紹日治時期臺灣畫家的作品。臺灣人掌握了現代繪畫的技巧後,所描繪的家鄉樣貌。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勘查紀實

  十九世紀中葉臺灣通商開港前後,隨著越來越多西方人的到來,臺灣印象也有了劇烈的轉變,如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英國)、軍官Eugène Germain Garnot(法國)、外交官于雅樂(Camille Imbault-Huart,法國)、商人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英國)等人,因為探勘商業資源、博物學、清法戰爭等不同因素,深入臺灣各地進行攝影、寫生,帶來了不同的觀看角度;有別於中國士人寫意式地吟詠風景,他們更急切於寫生式地紀錄臺灣的地景、風土,和戰略形勢。因此也為清領時期的臺灣留下不少珍貴紀錄,比如臺灣 的風俗文化、港口、古建築等樣貌,以及未經高度開發之前,臺灣山區的原始林相。

    • 打狗港
    打狗港_預覽圖
    打狗港
    • 尺寸:101.5X105.5公分
    • 時代:西元1871年
    • 作者: John Thomson
    • 館藏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提供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是十九世紀的 重要攝影家。他忠實紀錄下十九世紀東方各國的風土人情,其作品成為重要的社會人文記錄,成為紀實攝影的先驅。 1871年,經由基督教長老教會馬雅各醫師的引介,湯姆生造訪了福爾摩沙美麗島,他從打狗港(今高雄)上岸,為打狗港留下美麗壯觀的影像。

      本展展出之系列作品是約翰‧湯姆生在1865-1872年間展開東亞攝影之旅的作品,其中包含臺灣原住民、打狗港、臺灣府、中國廣東、福建、上海、北京、湖北、四川,以及暹邏吳哥窟及吳哥城遺址,其鏡頭留下的福爾摩沙與亞洲紀行,紀錄人物、生活特色等今日已消失或變化的景與物,如今已是重要的文史資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