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皇家設計聯手職人工藝

  延續康熙和雍正兩朝(1662-1735)的發展軌跡,乾隆朝(1736-1795)的琺瑯彩瓷展現出意圖翻新的特色,以器形、紋樣與傳世脈絡來看,可從「詩境畫意」、「集錦新樣」和「收納典藏」三個面向理解。

  第一組詩境畫意,展出傳承自雍正朝(1723-1735)皇家專屬式樣的系列作品。無論碗、盤、瓶等器作,在皇家技師揮灑下,紋樣如畫。每一件作品均包含前人詩句,搭配的閒章,和細緻的圖畫。呈現出和前朝一脈相承的作風,也在細節處意圖加以改變。相對於此,由景德鎮專業陶人規劃生產的洋彩瓷器,則以皇帝詩文取代古典詩品,讓詩畫對應的圖式,益顯時代風格。第二組集錦新樣,盡現乾隆朝的新裝飾紋樣,既有洋彩和琺瑯彩共享的圖式,也有各自獨立發展的特色。簡單而言,舉凡中西人物、仙山樓閣、金魚水藻和各式錦地紋,堪稱流行一時的極致圖案。第三組收納典藏,通過傳世猶存的木匣,重溯乾隆皇帝(1736-1795)盤整清宮舊藏,同時收納十八世紀的洋彩和珐瑯彩瓷器,並給予分類,定名和包裝。

收納典藏

  我們在展覽中看到的琺瑯彩瓷和風格與之相似的洋彩瓷器,以保存維護的角度追溯文物傳世的歷程,發現絕大部分和乾隆皇帝經手典藏有關。尤其通過造辦處檔案揭露的訊息,得知他即位不久後,即著手清點、盤整紫禁城宮殿的文物,進行之際,同時也特別在乾清宮專闢空間,收納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和乾隆(1736-1795)三朝的畫琺瑯器。此一作為,一方面體現了乾隆皇帝繼承康熙皇帝格外重視畫珐瑯工藝品的層面,另一方面,入藏新製完成的器物,亦展現他致力於推廣當朝藝術與文化的想法。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木匣收納

  乾隆皇帝推動的畫琺瑯器典藏計畫,是將文物或單件或成組配做一個木匣來收納。以楠木製成的木盒,內襯軟墊,依形挖槽,讓存放其中的文物得以妥適保存。同時,每個匣盒的蓋子都刻題出內裝文物的品名,透過品名,讓我們瞭解到,原來洋彩和琺瑯彩瓷的分類是從那時候才逐漸受到關注,然而即使品名做了區隔,但是皇帝最終還是把它們歸為一類,置於一處。

    • 清 乾隆 琺瑯彩藍錦地瓜瓞碟 附木匣
    清 乾隆 琺瑯彩藍錦地瓜瓞碟 附木匣
    清 乾隆 琺瑯彩藍錦地瓜瓞碟 附木匣
    • 碟 高3.1、口徑14.3、底徑8.5公分
    • 木匣 長17、寬16.5、高10.2公分
    • 清 乾隆 洋彩黃錦地玲瓏詩意轎瓶 附木匣
    清 乾隆 洋彩黃錦地玲瓏詩意轎瓶 附木匣
    清 乾隆 洋彩黃錦地玲瓏詩意轎瓶 附木匣
    • 轎瓶 高17.8、底徑2.4公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