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旅足跡

一六五五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團信誓旦旦往東行,他們極其幸運地覲見大清國順治皇帝,同時也為長途跋涉的空前旅程,留下珍貴的一手報導與多幅描繪中國地景、物貌的圖畫,堪稱是東亞轉型前夕的重要事件。放眼世界,無論中國、日本、朝鮮和琉球等地,在關鍵時刻中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有崛起於海上以鄭芝龍、鄭成功家族為代表的新興勢力,更有破浪前來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西方列強。異文化的相遇、碰撞與衝擊,讓處於歷史洪流,彼此凝望的各端點人們,起而記錄虛實交錯的故實。院藏中西文史籍重典,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以及國立臺灣大學之珍本藏書,共同呈現一頁值得回味的歷史。

賀蘭國人役牛馬圖

  1. 形式:軸 絹本設色
  2. 尺寸:縱207.8 公分 橫161.3公分

本幅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度派遣使節團向清朝進貢乞市的圖像紀錄,繪於康熙六年(1667)。無論荷蘭第一次(1656)或第二次(1666)出使,皆未能獲許互市,然此行所收集的各種風土資料,卻在歐洲掀起了中國熱的風潮。

清 賀蘭國人役牛馬圖

約翰‧尼霍夫(1618-1672)撰

《荷使初訪中國記》(法文版、英文版)

  1. 法文版:1665年巴黎Chez Thomas Jolly出版,尺寸:長36.5公分 寬25公分 高4.5公分
  2. 英文版:1669年倫敦John Macock出版,尺寸:長40公分 寬27公分 高4公分
  3.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藏

《荷使初訪中國記》描述1655-165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派遣使團覲見順治皇帝的旅程,多達一百五十幅描繪中國地理、風俗插圖呈現出清初大運河沿途城鎮的樣貌。即便工匠製作插畫時,擅自融入許多歐洲人想像的異國元素,出版後仍迅速被視為當時歐洲最信實的中國著述。書中的圖像亦影響到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中國風(Chinoiserie)的藝術風格。本次展出頁面為南京城景及南京琉璃塔。

《荷使初訪中國記》(法文版、英文版)

荷蘭 十七世紀中葉

〈巴達維亞的市集〉

  1. (傳)亞伯特˙艾克豪特
  2. 形式:油畫
  3. 尺寸:長 106 寬 174.5 公分
  4. 荷蘭國家博物館藏

畫面中描繪的是印尼巴達維亞市集中的場景,果攤上挂著檳榔、擺著各式各樣的熱帶水果,例如:芭蕉、椰子、紅毛丹、鳳梨、芒果、榴槤、楊桃……等等,這些水果被一一編號,其名稱被列在右下角的清單上。畫面中一名中國人正在市集上向攤販購買水果。這幅油畫作品被歸屬於亞伯特‧艾克豪特的作品。他擅長描繪肖像和靜物,同時他也是歐洲畫家中率先描繪「新世界」並以此著名的藝術家,他曾在一六三六年到過巴西,繪製了當地的土著和物產。這幅作品據說可能是為了裝飾東印度公司總督 約安‧豪德寇波(Joan Huydecoper)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宅第所繪。不過畫家本人並未到過巴達維亞,因此畫中描繪的有著長指甲的中國人和印尼的土著應該是根據當時其他的視覺材料,例如銅版畫和書籍中的插圖等而來。

〈巴達維亞的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