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展期:2016.02.01~04.17,陳列室:103,104
「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展期:2016.02.01~04.17,陳列室:103,104
:::

故宮肇建與文物播遷

民國十四年(1925),政府接收前清內府文物,成立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展覽;昔日宮廷收藏,私於皇室一姓一族者,乃得公諸於世,為全民所共有共享。二十年(1931),九一八變起,中日戰爭接踵而至。政府以故宮典藏希代之珍,傳承與維護關係重大,遂決定文物南遷京滬,繼又西徙巴蜀。抗戰勝利,院藏名寶重器得慶還京,旋因戰亂再起,於三十八年(1949)遷台,暫存臺中霧峰北溝。五十四年(1965),國立故宮博物院於臺北外雙溪恢復建制,公開陳列展示。

本單元選件以勾勒故宮院史發展為主,既呈現紫禁城觕具國家博物院規模的情景,亦記錄戰亂中文物間關萬里,顛沛流離的播遷歷程,更說明文物暫存北溝期間,遷臺先賢於沉潛中護惜數千年文物薈萃的重要作為。

溥儀出宮

  1.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民國十三年(1924)十月下旬,直系將領馮玉祥(1882-1948)發動北京政變後,以溥儀(1906-1967)深居宮中,係遜清遺臣仕民國者進行復辟,導致共和政體不得安寧的禍根,乃商請攝政內閣總理黃郛(1880-1936)同意,於十一月四日內閣會議中通過〈修正清室優待條件〉五款,要求溥儀「從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清室應「即日移出宮禁」。次日一早,京畿警衛司令鹿鍾麟(1884-1966)先派部分軍隊赴神武門,將護城河一帶之警察撤換,再於十時許偕同警察總監張璧、國民代表直隸士紳李煜瀛(1881-1973)前往紫禁城後寢,請溥儀交出印璽宮殿,即日遷出皇宮。下午三時,溥儀攜眷屬遷住後海德勝橋其生父醇親王載灃(1883-1951)府邸。此後數日,一干太監宮女等,亦攜帶隨身用物,陸續出宮,並由皇室警察親行檢查,國民軍在傍監視。

溥儀出宮
攝政內閣總理黃郛

清室善後委員會

  1.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十一月六日,攝政內閣令國務院組織善後委員會,會同清室近支人員,協同清理公產私產,昭示大公,並暫時保管所有接收公產,俟全部結束,即將宮禁一律開放,備充國立圖書館、博物館等項之用。李煜瀛獲聘為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長,旋於隆宗門清小軍機處設善後委員會辦事處,開始次第劃分宮殿區域,並予封鎖。二十四日,善後委員會由乾清、坤寧兩宮開始,正式展開清宮物件點查。

清室善後委員會
清室善後委員會查封宮殿用之簽條

故宮博物院成立

民國十四年(1925)九月二十九日,清室善後委員會集議,決議仿照法、德諸國皇宮博物館先例,成立故宮博物院,並定於十月十日下午舉行開幕大典,復通過組織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由李煜瀛任理事長。十月十日午後二時,故宮博物院於乾清門舉行開幕大會;神武門外搭起花牌樓,門洞上方懸以李煜瀛理事長手書之顏體大字「故宮博物院」青石匾額。會中,李煜瀛理事長首先報告故宮博物院籌備之周折,繼由黃郛、歐美同學會理事長王正廷(1882-1961)、北京扶輪會暨中國赴美留學生會會長蔡廷幹(1861-1935),以及鹿鍾麟、國民政府委員于右任(1879-1964)、前北洋政府國務院參議袁良(1883-1953)諸先生,分別說明故宮博物院創建之意義。會後,清室善後委員會通電各界,宣布故宮博物院成立。

故宮博物院成立
故宮博物院開幕時之神武門樓

初期院務發展

  1.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故宮博物院締造之初,一直受到國內政局動盪,軍閥政權更迭頻仍的影響;幸賴莊蘊寬(1866-1932)、江瀚(1857-1935)、陳垣(1880-1971)等文化界人士組織維持會,與皖、直、奉各系軍閥斡旋,阻止北洋政府插手院務,始得勉強賡續發展。民國十七年(1928)六月,南方國民政府北伐成功,接收故宮博物院。翌年(1929)二月,國民政府任命李煜瀛為理事長,易培基(1880-1937)為院長。易院長任內,故宮在組織架構、文物典守、藏品整理,以及館舍修葺、展覽陳列、出版流傳等方面,均獲長足發展,可謂為大陸時期之全盛階段。

初期院務發展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歡迎江瀚館長紀念合影

文物南遷

  1.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民國二十年(1931)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故宮除協調紫禁城外朝之古物陳列所,於十二月十日特設院所臨時警務處,統籌內外廷防護事宜外,亦擇各館處藏品之精尤,依序包紮裝箱,俾必要時移運。二十二年(1933)元月,日軍進逼山海關,攻擊長城各口,北平瀕危,故宮理事會乃緊急集議,決定文物南遷,嗣奉行政院指示,將文物暫遷上海法、英租界,洽租倉庫貯存。二月六日起,故宮文物計分五批啟運,迄五月二十三日悉數運達。當月,行政院正式任命馬衡(1881-1955)為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院長。

文物南遷
文物裝箱情形

南京分院保存庫

民國二十三年(1934)十二月,故宮博物院理事會常務理事集議,通過教育部長王世杰(1891-1981)所提於南京重要古蹟朝天宮建造保存庫之建議,並經呈報行政院核准。二十五年(1936)四月十五日,故宮南京分院保存庫建築工程奠基,八月竣工。保存庫為鋼骨水泥建築,共三層,每層為一庫,庫房後方的土山下又有一山洞秘庫。庫內全部用空氣調節,維持一定之溫濕度,由機器控制。九月二十六日,故宮南京分院保存庫落成。十二月九日,存滬文物開始運京,計分五批,迄二十二日畢事。

南京分院保存庫
南京分院保存庫山洞秘庫庫門

文物西徙

  1. 莊靈先生提供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月,蘆溝橋變起;八月,日軍於上海啟釁,南京情勢告急。馬衡院長呈奉行政院核准,擇院藏文物菁華分三批西遷避寇:第一批(南路)文物自南京啟運後,經行漢口、武昌、長沙、桂林,而至貴陽,繼又疏散至四川巴縣;第二批(中路)途經漢口、宜昌,抵達四川重慶,又過宜賓而厎於樂山;第三批(北路)則經徐州、鄭州、西安,以及寶雞、漢中,抵達四川成都,嗣又轉運峨嵋。

文物西徙
第三批西遷文物運輸實況

文物運臺

  1. 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下旬,輸運第一批文物遷
  2. 邱志華女士提供

抗戰勝利後,故宮西遷文物依巴縣、峨嵋、樂山之序,先於重慶集中,再循水路還京,全部歸運工作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十二月初結束。翌年(1948)十二月,國共內戰轉趨激烈,故宮又擇存京文物精品運臺;同時奉命遷運者,尚包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圖書館、中央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單位之文物圖書。迄三十八年(1949)二月下旬,各機關藏品前後三批陸續運抵臺灣,暫存臺中糖廠倉庫。

文物運臺
臺之海軍中鼎輪

北溝聯管處

  1. 莊靈先生提供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行政院為肆應戰時環境,特暫將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圖書館等單位合併為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簡稱聯管處),由教育部統攝。三十九年四月,聯管處設於臺中霧峰北溝之文物庫房完工,全部遷臺文物入庫存貯。五月,行政院改組故宮博物院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理事會,成立共同理事會,代行兩院理事會職權,並著手清點兩院遷台古物。四十二年(1953)三月,聯管處就北溝庫房附近山地開建小規模山洞,備必要時將最精文物存入。四十五年(1956)十二月,北溝陳列室落成,次年(1957)三月開放參觀。

北溝聯管處
北溝山洞庫房落成啟用,聯管處同人合影

國立故宮博物院復院

  1. 莊靈先生攝影

民國四十九年(1960)九月,行政院以北溝地位偏僻,難以吸引國內外人士前往參觀,乃籌劃於臺北近郊興建新館,並設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遷建小組,決定以外雙溪為院址。五十年(1961)九月,外雙溪院址開山平地工程始事。翌年(1962)六月,新館建築工程奠基。五十四年(1965)八月,全部建築工程完成。行政院隨即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運臺文物併入故宮博物院,並公布〈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臨時組織規程〉,將管理委員會隸屬行政院。當月,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推選王雲五(1888-1979)為主任委員,復通過蔣復璁(1898-1990)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十一月十二日,故宮臺北新館落成揭幕,正式對外開放。

國立故宮博物院復院
外雙溪新館建築完工後之院區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