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展期:2016.02.01~04.17,陳列室:103,104
「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展期:2016.02.01~04.17,陳列室:103,104
:::

皇室貴冑

十九世紀中葉,西洋攝影術傳入中國;照像留影迅即成為民間一項時尚活動,也在晚清皇室成員間掀起一股熱潮。朝野不再視照像為收魂攝魄的禁忌邪術,反而紛紛走入照相館,或聘請攝影師,利用鏡頭為之捕捉剎那的永恆。今日所見清室人物各種肖像、化裝、生活照片,具體反映了皇族貴冑對攝影的濃厚興趣。

本單元影像選件內容,包括慈禧太后(1835-1908)、帝后貴妃,以及親王貝勒、福晉格格的個人照與家族合照。案光宣年間,寫實繪畫在紀實方面的部分功能,已逐漸為攝影所替代。皇室成員留像,往往捨繪畫而就攝影;若干照片甚且被賦予形塑個人威儀的目的,或作為饋贈國外元首使節的外交禮品。

慈禧太后

  1. 光緒三十年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慈禧皇太后,葉赫納拉氏(1835-1908),名杏貞,原滿洲鑲藍旗人,咸豐十一年(1861)同治皇帝繼位,慈禧晉為太后,遂抬至鑲黃旗。父親惠徵(1805-1853),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母富察氏。有弟三人,妹一人,其妹婉貞(1841-1896)在咸豐年間被指婚嫁予醇親王奕譞(1840-1891)為嫡福晉。

咸豐二年(1852),十八歲的慈禧在清宮選秀女制度時被選進宮,至七十四歲去世。生同治皇帝(1856-1875),掌握政權長達四十八年,為晚清政治上的關鍵人物。

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丑和約簽定後,慈禧太后為改善對外關係,乘駐法大使裕庚(?-1905)任滿,一家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返國之際,召其長子勛齡入宮拍下多幅影像,勛齡也因此成為慈禧的御用照相師。現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所存七百餘幅慈禧照片,大多由勛齡所拍。展件影像主要拍攝在光緒二十九至三十年(1904)間,內容包括慈禧個人獨照、合照與化裝觀音照。當時,這些照片除成為慈禧的個人收藏外,部分贈予外國元首使節,部分則透過民間照相館作為商品販售。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坐像

隆裕太后

  1. 清末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隆裕太后(1868-1913),葉赫那拉氏,名靜芬,慈禧太后三弟桂祥(1849-1913)次女,妹妹靜芳。光緒十四年(1888)因慈禧太后的安排被選為皇后,次年與光緒皇帝舉行大婚。在譜系上,那拉氏為慈禧太后姪女,光緒皇帝表姐,比皇帝年長四歲,然而在政治考量的婚姻,帝后相處並不和諧,彼此長期處於冷戰關係。

光緒三十四年(1908),德宗皇帝駕崩,宣統皇帝溥儀繼位,尊為皇太后,上徽號隆裕。宣統年間,隆裕雖貴為皇太后,但個性憂柔寡斷,缺乏主見,經常受寵監張德蘭左右,言聽計從。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見大勢已去,在袁世凱(1859-1916)與張德蘭的威迫利誘下,無奈接受民國政府提出的「清室優待條件」,頒佈退位詔書,後因此抑鬱而終,得年四十六歲。照片為清末宣統年間隆裕太后在禁宮花園休閒所拍的影像。

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與太監在御花園

端康皇貴太妃

  1. 二十世紀初期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端康皇貴太妃(1874-1924),即光緒皇帝的瑾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禮部侍郎長敘長女,妹珍妃(1876-1900)。光緒十四年(1889)光緒大婚選為瑾嬪,次年住進東六宮之永和宮。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晉封瑾妃。宣統元年(1909)尊為皇考瑾貴妃。民國二年(1913),隆裕太后去世,瑾妃晉封為端康皇貴太妃,被北洋政府指定主持小朝廷後宮事務。

溥儀小朝廷時期,端康曾試圖效法慈禧太后,一方面掌控禁宮大權,另方面極力拉攏醇親王嫡福晉瓜爾佳氏(?-1921)。然而隨著溥儀日漸成長,不比光緒皇帝之對慈禧;加上民初朝廷政局變化,結果事與願違,最後只得放棄,生活日趨封閉,長年過著隱居自娛的生活。

端康皇貴太妃
端康皇貴太妃坐照

醇親王及其嫡福晉

  1. 清末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奕譞(1840-1891),愛新覺羅氏,號樸庵,道光第七子,咸豐皇帝(1851-1861)登基封為醇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晉封親王,為晚清光緒、宣統兩帝本生父祖,在清末政局以及軍政革新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奕譞一妻三妾,嫡福晉葉赫那拉氏(1841-1896),名婉貞,慈禧太后胞妹,咸豐十年(1860)由咸豐皇帝指婚。婚後夫妻相處和諧,先後生下四子。所生第二子即光緒皇帝載湉(1871-1908),其他諸子皆幼年早殤。

醇親王及其嫡福晉
奕譞與福晉葉赫那拉氏

載灃及其一家

  1. 民國初年
  2. 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

載灃,字亦云,出生於太平湖醇親王府,為奕譞側福晉劉佳氏所生。因愛藏書,自號書癖。光緒十五年(1889)封奉恩鎮國公,奕譞去世後承襲醇親王爵位,世襲罔替。光緒二十七年(1901)庚子事變後,以專使身份赴德國致歉。光緒三十四年(1909)光緒皇帝駕崩,長子溥儀三歲之齡奉召入承大統,載灃任監國攝政王,入朝理政。

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慈禧太后指婚,與大學士榮祿女瓜爾佳氏結婚,生長子溥儀,民國二年(1913)娶鄧佳氏為側福晉。計生四子七女,除三子溥倛(1915-1918)早殤與長女韞媖(1908-1925)十八歲因病早逝外,其子女皆隨父兄經歷過民初以來的政治動蕩。

載灃一生個性懦弱,優柔寡斷,但為人忠厚,攝政監國期間,勤懇守份,延續清末革新政策,推行憲政,發展實業,整飭軍政。或謂清末頹敗之勢已成,江河日下,權臣當道,列強環峙,載灃居要津,因缺乏攝政材幹,以致對政治的疏離與無力,而惟有在家庭與兒女的陪伴下,得到安適與溫暖。



載灃及其一家
溥儀與父親及妹妹弟弟們合影

前排右起:七妹韞歡、五妹韞馨、四弟溥任、四妹韞嫻、六妹韞娛;中間溥儀;後排右起:三妹韞穎、二弟溥傑、二妹韞和(一九二○年代)

載灃及其一家
溥儀戴墨鏡與弟妹八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