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華前後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於1688年7月19日出生於義大利米蘭,早年即在畫室習藝,十九歲(1707)於熱那亞(Genoa)加入耶穌會修習。1709年至葡萄牙里斯本,1714年由教廷派往中國,並於1715年8月20日抵達澳門。此次特展之義大利馬丁尼茲養老院藏品,未曾公開展示,據信為郎世寧在熱那亞時期之作,是抵華前在歐洲的畫作實例,藉此展陳郎世寧的西方藝術本源面貌。


郎世寧抵華之初於康熙、雍正朝的繪畫作品數量有限,但融合中西畫風的面貌精彩多元。郎世寧一方面採用中國題材,於形塑物象的光影效果、構築景觀的深遠表現等方面,顯示出有別於中國畫風的新進展。另一方面,亦有採西洋畫法,卻繪製於中國扇面形式之作。此外,彩瓷展品顯示郎世寧與紋樣繪製的關連,則能說明郎世寧於清宮各式內廷製作的不同角色。

聚瑞圖

清 郎世寧

聚瑞圖

  1. 軸 絹本設色
  2. 縱173公分 橫86.1公分

此軸描繪一青瓷瓶中插有並蒂蓮花、禾榖等祥瑞植物,是宋元以來象徵聖人治世的畫題。畫幅款題以清宮印刷用「宋字」書體寫成,紀年雍正元年(1723),為郎世寧最早紀年作品。畫中視點設於三分之二幅水平位置,讓觀者得以看到瓷瓶口內側,又以白色顏料畫出高光,增強了瓷瓶的立體效果。針對植物,郎世寧更擅長運用色塊表現物象立體凹凸以及明暗光影。整體敷彩微妙精緻,為物象添上有如自體內在發光般的質感,是郎世寧透過中國母題駕馭西法的絕佳呈現。畫中瓷瓶與院藏雍正仿汝釉青瓷弦紋瓶體制相近。

贊助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