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當大開箱
公主雖是傳統女性,但身為皇室成員,所以能擁有相對較多的資產與使用權力。
這些資產——包含金錢及各種動產、不動產等——來自皇室的規劃與配給。它們主要是供應公主的日常生活與開銷;同時,它們也與帝國制度、傳統滿洲人女性生活文化,以及公主地位象徵等方面有所關聯。
公主的家當,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公主物質文化」;許多公主的生活細節,也蘊藏於其中。
-
道光帝五女壽臧和碩公主畫像
19世紀
設色絹本
美國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藏畫軸裡的人物應為清朝公主,但有道光帝五女壽臧和碩公主、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等不同說法。清朝公主畫像存世至今者相當少見,這是珍貴的其中一幅。此外,清朝公主也很少能夠在歷史中留下自身的資訊,這幅畫軸就藉由肖像畫的紀實特性,難得記錄了公主自己的面容與姿態。至於畫中的服裝、飾品、造型等各種細節,也都值得欣賞與解讀其滿洲傳統文化相關線索。
-
固倫公主陪嫁粧奩清單
收入《內務府現行則例》
內務府編
約18世紀末至19世紀前期抄本
故官008506公主嫁妝的內容,清初尚未定制,後由乾隆帝核定一套標準。這是於乾隆十年十二月(1745年底至1746年初之間)奏准的固倫公主嫁妝清單,內容詳列近300種物品的名稱與數量,種類包含服飾、配件、金銀製品、各種生活用品、紡織布帛、牲畜等,呈現清朝固倫公主豐富的嫁妝品項;而額駙、嬤嬤、嬤嬤媽(公主的乳母與保母)等相關人員用品,也有一併列出。
公主的嫁妝,既提供公主作為未來一部分生活物資,也象徵清朝皇室的氣派與尊嚴;而這些物件是以公主為中心所規劃而成,若細讀當中各式品項,更能一窺滿洲貴族女性的物質與生活文化。
-
金嵌青金石金約
約18世紀
故雜005977滿洲女性會在額頭上配戴頭環作為裝飾,滿語為 gidakū,漢語有「壓鬢」、「頭箍」、「額箍」、「髮箍」等稱呼。清朝貴族女性正式冠服中的頭環配件,名為「金約」;若作為清朝貴族女性正式冠服中的頭環配件,則名為「金約」。固倫公主嫁妝清單裡則記載有「嵌東珠十顆金箍一件」。
這件院藏的金約,整體有10片金雲、10顆東珠, 1819年由內務府收回,推測應製於18世紀。這種10珠規格的金約,應即固倫公主嫁妝清單所列的形式。
-
翠玉朝珠
清
故玉009580固倫公主嫁妝清單中,可見「珍珠數珠」、「催生石(按:即青金石)數珠」、「綠石數珠」、「珊瑚數珠」、「琥珀數珠」等5種不同材質數珠各兩串,而所謂「綠石數珠」即可能類似這件以翠玉(輝玉)珠為主的朝珠。
朝珠以玉為主要質材的例子不多,翠玉更少見。清代中後期道光、同治朝,翠玉首飾製品逐漸增加,這件朝珠一方面呼應了19世紀翠玉的流行,另一方面或許也說明了公主朝珠材質可能更多元。
-
1727年(清雍正五年)四公主德政碑記
收入《新修清水河廳志》
阿克達春等纂修
1883年
國防部捐贈
贈善0219821697年,康熙帝六女下嫁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Tüsheet Khan)的敦多布多爾濟(Dondob Dorji),後獲賜清水河(今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境內)一帶土地。1727年,公主土地的移墾者們豎立多座「公主德政碑」,既是移墾者表達對公主的感謝之意,也反映清水河地區在18世紀初期產生的極大變化。此外,移墾者與原居當地的土默特(Tümed)蒙古人產生不少糾紛,因而這些德政碑要確立的,既是公主的威望,或許更有移墾者的開墾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