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搜尋條件
248
  • 採蓮圖

    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江蘇吳縣人。書畫詩文才氣過人,是明代中期蘇州地區極具知名度的文人兼職業畫家。

    本幅描繪夏日清晨,朝霧未散的蓮池與穿梭其間的扁舟仕女。全畫墨色恬淡,景物造型簡約,隨處可見用筆的精到,如蓮葉的盛衰枯榮、柳枝的輕盈柔美。簽款顯示為唐寅五十一歲之作,與盛年畫風面貌不同。

  • 墨竹譜

    吳鎮(1280-1354),嘉興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元四大家之一。 此冊為至正十年(1350)七十一歲贈其子佛奴之作。畫新篁、老幹、雨、風、雪竹等竹生百態,古秀蒼勁,風神瀟灑。每幅以書法筆意入畫,行筆縱橫生動,與款識的跌宕筆勢相互輝映,為書畫合璧佳作。冊首「萬玉叢」隸書,為明弘治年間貢生王一鵬(?—1501後)所題。

  • 奇峰萬木

    本幅繪高山景色,遠山皆在雲氣之上,近景祇露山巔。三組山體巧妙呼應,又有留白的雲霧加以襯托,畫面尺幅雖小,卻別具遠眺遼闊效果。尤其是山石塊面的分割,運用更多的皴染來經營質面,筆法與李唐相近,可視為〈萬壑松風〉與〈江山小景〉之間的轉折點。畫無款印,簽題舊稱「燕文貴奇峰萬木」,但風格與活動於北宋時期的院畫家燕文貴(967-1044)無關,研判可能是南宋初期,受李唐影響下的畫家精心之作。

     

  • 畫耄耋同春

    沈振麟(西元十九世紀),字鳳池,吳縣人(今江蘇蘇州)。於咸豐、同治年間(西元一八五一-一八七四年)供奉內廷畫院,擅長人物寫照,又兼工花鳥寫生、山水等,畫名甚高,慈禧太后(西元一八三五-一九O八年)曾頒賜親筆手書「傳神妙手」匾額。 古人以貓、蝶諧音「耄耋」,寓有祝賀長壽之意。本作共分上、下兩冊,各自於墨箋上以金粉等礦物性色料描繪戲耍飛舞的貓、蝶與不同的應時花卉。

  • 五代人 秋林群鹿

    本幅繪群鹿嬉遊、憩息於楓紅層層與白樺交錯的樹叢中,畫面洋溢著北國的秋日景象。畫鹿全以淡墨分染,主樹部分先以墨畫枝幹,再鈎勒層疊密聚的樹葉,並依樹種分別塡染深淺朱紅、白粉、赭黃、淡墨、淡螺青等色,斑爛多彩。

    此作和院藏另幅〈丹楓呦鹿〉(2012年已核定公告為國寶)的風格、尺寸極為接近,皆無作者款印,推測與此幅同屬一組畫作。畫風古意盎然,極富裝飾趣味,繪畫技法與用色方式與漢人殊異,被認為是十世紀後半遼代繪畫之代表作。

  • 松亭會友圖

    王淵(14世紀),字若水,號澹軒,浙江錢塘人。幼習丹青,曾得趙孟頫指授。花鳥師黃筌,山水師郭熙,人物師唐人,皆極精妙。

    此幅以平遠法構圖,畫雙松蒼秀挺拔,擎立畫面中央。近景畫臨水茅亭,內有文士二人;松樹上端又畫遠帆艤舟,隨風遠颺。全幅景致清遠幽靜,用筆老練而含蓄,生動合度,筆筆札實,無一猶豫之處,似可直逼宋人。王淵傳世作品向以墨筆花鳥居多,〈松亭會友圖〉為其罕見的山水佳作,繪成於至正七年(1347)。

  • 雲橫秀嶺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祖先為西域色目人。累官至刑部尚書,也曾任職江南,寓居杭州,遍歷南國山川風光,並與江南文人交遊甚密。 此幅既見強大塊量感的主山,展現北方巨障山水的氣勢;亦有蜿蜒的河流、雲嵐,與圓緩的峰巒水渚,流露出南方米家山水的溫潤,兼具南北兩地山水畫的風格特色。而古樸典雅的青綠設色,則增添盎然生意的筆墨趣味。全幅反映出元初的復古運動,畫風綜合了畫史上各種重要的傳統,堪稱高克恭的山水典型風範。

  • 宋人 江帆山市

    本幅畫兩峰回抱,山寺、野店隱現其間,廟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築。谷間雲霧裊繞,飛鳥陣陣,一派黃昏景象。全幅畫船、人物、建築、樹木、水紋等景物用筆,細膩精緻。舉凡船隻結構、設備,山寺、野店之建築,無不描繪精確,人物神態形貌皆栩栩如生。在構景方面,景物集中於左半邊,嚴謹寫實;用色則呈簡澹清雅,畫幅雖小,山城點染卻是生意盎然。畫上未署名款,據筆墨畫風研判,應是接近北宋燕文貴(活動於10世紀末)時代的精彩作品。

  • 宋人 如來說法圖

    佛陀半跏趺坐於蓮座,座側有二天王、阿難、大迦葉和二供養菩薩圍繞。坐佛長眉細目,法相莊嚴;二天王身穿盔甲,手持劍槊,神情威武。全作人物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畫幅四角分鈐「雙龍」、「政龢」、「政和」、「宣龢」共四個半印,符合「宣和裝」鈐印形式,可知曾為徽宗內府所收。畫中供養菩薩體態豐腴,衣紋沿線以墨暈染,仍見晚唐餘風;而坐佛肉髻低平,髻底有一隆起物,具宋代佛像的特色,推測畫成時代或在北宋早期。

  • 擣衣圖

    牟益(1178-?),四川人。活動於理宗、度宗兩朝,工畫人物,兼善古文與篆書。

    〈擣衣圖〉作於1240年,創作原型取自南朝詩人謝惠連(397-433)〈擣衣詩〉。純以白描輕墨,畫婦女卅二人,在將寒時節,循序進行搗練、剪裁、製衣、裝箱、封寄的過程。畫中諸女皆面容圓潤,衣裙寬大,猶保有唐人餘韻。人物儀態,舉止優雅,惟在眉宇間多有愁思之意,傳透出對良人從軍未歸的掛念情愫。足稱是南宋繪畫中,描寫夫妻兩地相思,最含蓄、也最成功的作品。

  • 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 上卷

    《女孝經》是唐朝侯莫陳邈之妻鄭氏所作,內容在闡述孝道真義及各種女性的禮儀規範。原有十八章,畫卷僅存其半,採一圖一文的裝裱形式,舊題為高宗書馬和之繪。馬和之,錢塘人。高宗紹興間中進士,高宗、孝宗深重其畫。筆法飄逸,自成一格。

    此作中人物鉤勒細謹,面容清雅秀逸,筆墨雖極為精到,但與馬和之並不似,反倒更近於馬麟(13世紀)的風格;而且幅前所謂高宗題字,也較近於理宗(1225-1264在位),故宜易名為〈宋人書畫女孝經〉。

  • 文會圖

    本幅描繪一群文士在池畔園苑中飲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設置在樹下,案上成組餐具與果食擺滿桌面。近處另有一群僮僕在小桌上備茶。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園景描繪細緻講究,應為徽宗朝畫院的精工之作。由畫幅上端兩側宋徽宗及蔡京題跋,可推測畫中圖像應與唐十八學士〈登瀛州圖〉相關。雖然精緻華麗,卻仍流露文雅氣息,足堪代表宋徽宗對畫院的要求與成果,無論在畫作品質或研究價值上,均屬難得之重要畫蹟。

  • 畫十二月月令圖 十二月

    〈十二月月令圖〉共十二軸,原無年款,據考證應為乾隆初年清宮畫院之作。本幅描寫農曆十二月,大雪封山,冰河結凍的嚴冬景象。建築物由近景向遠景推移,不同建築物所區隔出的活動空間內,有著多樣活動的細節安排。人們有的閒立,有的向火,有的滑冰。庭中的孩童們蹴鞠、踢毽、堆雪獅,玩得更是興高采烈。全幅筆墨設色精麗華美,建築物象安排講究,繪製精謹細膩,是考察乾隆初期畫院風格的關鍵作品,為清代宮廷繪畫之鉅作。

  • 五清圖

    惲壽平(1633-1690),號南田,江蘇武進人。詩文書畫均擅,尤以畫名世,與四王、吳歷合稱清初六大家。原擅畫山水,後自覺無力與王翬爭勝,而專攻花卉,成為清代花卉畫宗師。
    本幅畫梅、松、竹、水、月,合稱「五清」,象徵君子高潔不流俗的情操。構圖分為三段,上段畫老松橫斜,明月當空;中段繪梅、竹相映並茂;下段則寫流水潺潺。全作用筆溫文柔和,墨韻恬淡,呈現無比平和寧靜的氣氛,是惲壽平傳世水墨花卉的代表作。

  • 夏山烟雨圖

    王翬(1632-1717),江蘇常熟人。為清初「四王」之一。少即善畫,繼得王鑑、王時敏指授,並閱覽各地珍藏,臨摹名蹟,因能筆參古今,貌合南北,畫藝純熟,為清代第一。
    此幅繪淡墨遠山,磴道相通,連綿的山林由遠而近,其間點綴著水榭、屋舍、樓宇、橋梁、瀑布。構景虛實相生,變化繁複,用墨乾濕互濟,暈染合宜。全作筆墨精緻生動,意境淳雅高妙,誠如卷末惲壽平題識所讚:「沉渾蒼莽,靈氣森然。」作於王翬52歲,是其成熟期的精彩代表作。

  • 秋江待渡

    仇英(約1494-1552),字實父,號十洲,居蘇州。從周臣學畫,擅長山水、人物。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明四家。
    本幅為雙拼大軸,畫待渡者坐於石磯,隔岸登舟者二人,一人荷擔來,舟子立篙相招。人物姿態細膩而傳神,設色雖穠麗,但重而不滯。山石用筆,連鉤帶砍,略近斧劈皴。空間構圖呈Z字形延伸,表現出遼闊的水域,也將承習自周臣的宋代山水畫風,由緊實轉化為格局開闊。畫上雖未紀年,因藝術造詣極高,應為其晚年代表作。

  • 四仙拱壽圖

    商喜(15世紀),為明代宮廷畫家,宣宗年間供奉內廷,授錦衣衛指揮官職,擅畫人物故事。
    本幅屬祝壽吉祥畫,結合李鐵拐、劉海蟾、寒山、拾得等四位佛道人物於同一畫面,逐波乘浪;四人目光都聚焦於畫面中央駕鶴凌空的壽星-南極仙翁。全作筆墨細謹,人物表情詼諧生動,彷彿相互對語;而袖擺衣角隨風翻飛,運筆線條頓折有力;洶湧波濤則以戰筆勾描,氣勢更顯壯闊,頗具明代宮廷裝飾趣味,同時透露出宮廷藝術品味轉趨世俗化的傾向。

  • 溪橋策蹇圖

    戴進(1388-1462),浙江錢塘人。樹立明代「浙派」山水風格,成為後世楷模,被奉為浙派之祖。
    本幅前景畫流水湍急,亂石橫壘,後方懸崖峭立,山峰突起,一隊行旅正跨越木橋;右後半邊為開闊水面,遠山帆影,漁夫垂釣,映對出另一悠閒風情。對角線構圖,源自南宋院體;樹木線條及苔點,用筆蒼潤渾厚,蘊含元代吳鎮、盛懋等文人面貌;而樹石輪廓勾勒,則見疾速奔放。全畫兼具典雅空靈與簡勁縱逸兩種面貌,是戴進融會眾家之長並加諸己意的典型風範。

  • 三友百禽圖

    邊文進(約1356-1428)為明初重要的宮廷花鳥畫家,活躍於永樂、宣德年間。畫風延續北宋黃筌畫派工筆重彩傳統,並融合南宋院畫風格。
    幅上款署:「永樂癸巳(1413)秋七月,隴西邊景昭寫三友百禽圖于長安官舍。」古人習將京城稱為「長安」,此作當繪於首都南京,可能是應制之作。幅中松、竹、梅和坡石為主要架構,其間穿插近百隻禽鳥,裝飾性強烈。坡石、梅幹輪廓和皴紋用筆雖略為疏放,但通幅基本上仍屬雙鉤填彩技法,風格工整細麗,凸顯典型的宮廷品味。

  • 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

    本幅是大理國(937-1254)傳世唯一畫卷,素有「南天瑰寶」之譽。據卷後題跋,此卷成於1172至1175年,張勝溫是主要作者。畫分四段:利貞皇帝段智興禮佛圖、數百位佛教人物、梵文「多心(心經)」和「護國」寶幢、十六國王圖,內容分屬顯教、密教、大理佛教。全卷精描細繪,衣冠特徵符合文獻記載,繪畫風格則與唐宋道釋畫、西藏佛畫、東南亞造像密切相關,是研究大理國歷史、宗教、文化、藝術,以及中古時期區域交流情況的首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