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西元960-1279

佚名

秋山圖

宋 西元960-1279

佚名

秋山圖

軸 絹本水墨  縱172.9,橫62.7公分

 本幅畫風與院藏荊浩(活動於十世紀)〈匡廬圖〉相近,是典型的華北山水畫作品。畫上未見作者署名,但清高宗(1735-1796在位)對此作品的理解和題名發揮了關鍵作用。乾隆皇帝於1751年御書題跋:「秋山合沓草堂閒,秋宇霜高秋樹殷。元四大家此津逮,晉七賢者其往還。劇憐慘澹經營處,更逢峭蒨青葱間。擬攜新稿憑書案,字句從頭自檢刪。」同時為此畫御書「宋人秋山圖」的簽題,並鈐印「乾隆宸翰」、「御賞」等圖章。

 
畫中山峰高聳,峭壁錯落,畫家藉由層疊的多稜石體,塑造出渾厚的體積感。描繪山石的輪廓線條看似連貫,實則變化豐富;畫家運用短促的皴法,使山峰呈現蒼勁堅硬的質感。山澗流水潺潺而下,帶出向後延展的空間感。林木蔥鬱,如蟹爪般的枯枝交錯於繁茂的樹冠之間。巨石與山坡錯落排列,透過樹木與薄霧的掩映,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亦凸顯出山林之壯闊。山麓處有住宅人家,水濱停泊著漁舟,山谷溪壑間亦有行旅活動,為整體清冷幽寂的氛圍增添生機。此作雖承襲早期華北山水畫傳統,創作時間可能追溯至十三、十四世紀左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