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閣仕女
傳統觀念裡,博弈常被視為男子之事,古籍中也鮮少記錄女性棋手,僅有極少數人因侍奉帝王或戰勝國手而留名,讓人誤以為女子不擅棋藝。然而,自古下棋女子所在多有,在詩詞與繪畫中處處可見後宮、閨閣與教坊女性或為取悅男性、或為修心自娛的弈棋身影。本單元以三件〈漢宮春曉〉為焦點,呈現古代女性模仿文人浸淫於琴棋書畫之中的嫻雅形象,側寫古代女性投入棋戲之盛況。儘管我們難以估量她們的棋藝成就,但在那一盤盤靜默的棋局中,依然可推想她們縝密的思路與寬廣的格局。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34.5x675.4
- 故畫 001047
這幅〈漢宮春曉〉是宮廷畫家丁觀鵬(約1708-1771)奉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之命,臨摹宮廷所藏的白描本仇英(約1494-1552)〈漢宮春曉〉(現藏遼寧省博物館)。丁觀鵬保留原作構圖,但施以清雅設色,並融入清宮建築與家具陳設,迎合乾隆皇帝古風新貌的品味。畫面末段的湖畔六角亭中,仕女盤坐榻上下雙陸棋。雙陸為明清(約14-20世紀)常見博戲,然因清代禁賭政策而漸趨式微。本畫保存了一段即將消逝的遊藝記憶。
「漢宮春曉」是明清仕女畫中的經典題材,描繪後宮女性多樣而細膩的日常生活。最廣為人知者,為明代仇英(約1494–1552)所繪,其構圖嚴謹、筆法精緻,成為後世畫家爭相仿效的典範。至清代 (1644-1912),乾隆皇帝 (1736-1795在位) 更多次命宮廷畫師以此畫題創作。畫中融入清宮建築、器物與各式活動,尺幅更長、設色更豔、視角更高。相較於仇英注重表現仕女活動,清院本更強調宮苑的宏麗與儀仗的氣勢。202、208、212展廳共展出院藏三卷精采的〈漢宮春曉〉圖,並搭配原寸局部比較圖。你能看出各版本在構圖、色彩與細節上的差異嗎?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30.6x574.1
- 故畫001038
- 國寶
〈漢宮春曉〉是仇英(約1494-1552)的仕女畫代表作,為明清畫家競相臨仿的經典,亦為院藏同類題材之最。仇英為「明四大家」之一,畫風兼具職業畫家的工緻與文人畫的風雅。畫中描繪古代嬪妃春日早晨於後宮廊苑中行樂的景象。除進行賞花、鬥草、舞樂等休閒娛樂,也從事梳妝、刺繡、育嬰等女性活動,並參與琴棋書畫與鑑古等文人雅事,呈現宮廷中豐富多樣的活動。畫面元素取材自〈搗練圖〉、〈宮中圖〉、〈夜宴圖〉等經典仕女畫,也呼應唐代(618-907)宮詞中對後宮生活的細膩描寫。與後來清宮院本相比,仇英此作更專注於仕女活動的描繪,而非展現宮苑建築的富麗堂皇。本幅鈐有仇英款印,原為明代書畫鑑藏家項元汴(1525-1590)所有,錄有項氏編號與價格記錄,另有項氏與清宮藏印。
最廣為人知的〈漢宮春曉〉是明代仇英(約1494-1552)的版本,其後「漢宮春曉」成為流行的畫題。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便曾多次下令宮廷畫家以「漢宮春曉」為題進行創作,將更多清代宮廷建築、園林、傢具、用品與活動,融入「漢宮春曉」中,詮釋出新的清宮版本。其中當然也融入琴、棋、書、畫的活動或是擺設。由於清宮版本尺幅極長,與四藝相關的圖像,可能不只出現一次。你找到所有的棋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