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閨閣仕女

傳統觀念裡,博弈常被視為男子之事,古籍中也鮮少記錄女性棋手,僅有極少數人因侍奉帝王或戰勝國手而留名,讓人誤以為女子不擅棋藝。然而,自古下棋女子所在多有,在詩詞與繪畫中處處可見後宮、閨閣與教坊女性或為取悅男性、或為修心自娛的弈棋身影。本單元以三件〈漢宮春曉〉為焦點,呈現古代女性模仿文人浸淫於琴棋書畫之中的嫻雅形象,側寫古代女性投入棋戲之盛況。儘管我們難以估量她們的棋藝成就,但在那一盤盤靜默的棋局中,依然可推想她們縝密的思路與寬廣的格局。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傳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釣仕女圖 軸
    • 傳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釣仕女圖 軸
    • 傳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釣仕女圖 軸
    • 傳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釣仕女圖 軸
    傳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釣仕女圖 軸_預覽圖
    傳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釣仕女圖 軸
    • 195.1x98
    • 故畫001777

    本畫舊傳為五代仕女畫家周文矩(活動於10世紀)所作,從風格推斷應為17世紀左右的畫作。畫中描繪一群穿著輕薄罩衫的婦女在池畔揮扇賞荷、倚欄垂釣、憑几下棋的閒雅夏日生活。畫家對圍棋似有一定理解。根據專家判斷,棋盤上的棋子佈排符合圍棋棋路。對弈時以棋罐的蓋子存貯吃掉的棋子,亦為延續至今的常見作法。畫中對建築、衣著、器具細節刻畫入微,頗耐細觀,提供珍貴的古代圍棋視覺資料,也呈現過去女性對圍棋文化的參與。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清 丁觀鵬 倣仇英漢宮春曉圖 卷
    • 34.5x675.4
    • 故畫 001047

    這幅〈漢宮春曉〉是宮廷畫家丁觀鵬(約1708-1771)奉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之命,臨摹宮廷所藏的白描本仇英(約1494-1552)〈漢宮春曉〉(現藏遼寧省博物館)。丁觀鵬保留原作構圖,但施以清雅設色,並融入清宮建築與家具陳設,迎合乾隆皇帝古風新貌的品味。畫面末段的湖畔六角亭中,仕女盤坐榻上下雙陸棋。雙陸為明清(約14-20世紀)常見博戲,然因清代禁賭政策而漸趨式微。本畫保存了一段即將消逝的遊藝記憶。

國寶聚焦─碁女子篇
漢宮春曉版本比較

「漢宮春曉」是明清仕女畫中的經典題材,描繪後宮女性多樣而細膩的日常生活。最廣為人知者,為明代仇英(約1494–1552)所繪,其構圖嚴謹、筆法精緻,成為後世畫家爭相仿效的典範。至清代 (1644-1912),乾隆皇帝 (1736-1795在位) 更多次命宮廷畫師以此畫題創作。畫中融入清宮建築、器物與各式活動,尺幅更長、設色更豔、視角更高。相較於仇英注重表現仕女活動,清院本更強調宮苑的宏麗與儀仗的氣勢。202、208、212展廳共展出院藏三卷精采的〈漢宮春曉〉圖,並搭配原寸局部比較圖。你能看出各版本在構圖、色彩與細節上的差異嗎?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明 仇英 漢宮春曉 卷
    • 30.6x574.1
    • 故畫001038
    • 國寶

    〈漢宮春曉〉是仇英(約1494-1552)的仕女畫代表作,為明清畫家競相臨仿的經典,亦為院藏同類題材之最。仇英為「明四大家」之一,畫風兼具職業畫家的工緻與文人畫的風雅。畫中描繪古代嬪妃春日早晨於後宮廊苑中行樂的景象。除進行賞花、鬥草、舞樂等休閒娛樂,也從事梳妝、刺繡、育嬰等女性活動,並參與琴棋書畫與鑑古等文人雅事,呈現宮廷中豐富多樣的活動。畫面元素取材自〈搗練圖〉、〈宮中圖〉、〈夜宴圖〉等經典仕女畫,也呼應唐代(618-907)宮詞中對後宮生活的細膩描寫。與後來清宮院本相比,仇英此作更專注於仕女活動的描繪,而非展現宮苑建築的富麗堂皇。本幅鈐有仇英款印,原為明代書畫鑑藏家項元汴(1525-1590)所有,錄有項氏編號與價格記錄,另有項氏與清宮藏印。

深宮中的琴棋書畫

最廣為人知的〈漢宮春曉〉是明代仇英(約1494-1552)的版本,其後「漢宮春曉」成為流行的畫題。乾隆皇帝(1735-1796在位)便曾多次下令宮廷畫家以「漢宮春曉」為題進行創作,將更多清代宮廷建築、園林、傢具、用品與活動,融入「漢宮春曉」中,詮釋出新的清宮版本。其中當然也融入琴、棋、書、畫的活動或是擺設。由於清宮版本尺幅極長,與四藝相關的圖像,可能不只出現一次。你找到所有的棋盤了嗎?

    •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
    •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
    •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
    •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
    •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
    •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_預覽圖
    明 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
    • 瓷器
    • 高17.6、口徑 39.8
    • 贈瓷000560

    嘉靖朝(1522-1566)青花嬰戲圖大碗,原為中華民國駐柏林大使館收藏,後由外交部贈與故宮保存。碗身上的16個童子,或騎馬、奏樂,或表演戲偶、撲捉蝴蝶,活潑生動。碗心則為兩個童子對弈,神情專注。明代(1368-1644)琴棋書畫四藝昌盛,童子學藝場景也常出現在瓷器上。東晉張華(232-300)《博物志》記載,堯為養性,舜為啟智,而發明了圍棋。由此可見,古人早以認為棋藝能夠陶冶性情,開發心智。這只大碗,正是那份教養智慧的美好見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