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收藏與家難
民間盛傳嚴嵩(1480-1567)為強奪王家所藏的〈清明上河圖〉不成,而趁機報復,世貞之父王忬更因此遭陷而死。為了復仇,據說王世貞創寫出膾炙人口的《金瓶梅》。嚴王兩家恩怨複雜離奇,故事真假難辨。然而,嚴嵩失勢後的抄家清單《天水冰山錄》與《鈐山堂書畫記》,確實顯現其驚人豪奢的財富。無論是嚴嵩父子的收藏,或是《金瓶梅》書中的世界,都充斥著晚明物質生活的繁華與講究。出身官宦世家的王世貞,也是從小就熟悉書畫品鑑,過著品味不凡的生活。政治勢力的對抗與豪奢品味的競逐,化為收藏的聚散,為晚明的繁華揭開序幕。
宋 張擇端 清明易簡圖
- 卷
- 故畫000990
- 第一檔 10.5(三)-12.25(日)
畫幅上有王世貞、嚴世蕃(1513-1565)的假印,推測是明後期作偽者,附會王世貞父親王忬(1507-1560)以複製的〈清明上河圖〉搪塞嚴嵩(1480-1567)父子,後來惹禍致死的故事,所刻意製作的本子,藉以抬高畫價與可信度。
卷末有「翰林畫史臣張擇端進呈」款,許多招牌如「孫好手饅頭」、「潘家黃耆圓」等,都與《東京夢華錄》所記相同。人物面容姿態,描繪得相當仔細,活動熱鬧豐富,為仿本中的佳作。
唐 懷素 自敘帖
- 卷
- 故書000062
- 國寶
- 第一檔 10.5-11.15(限展)
懷素(約活動於八世紀後半),本姓錢,字藏真。生於湖南,後赴長安,草書受顏真卿(709-785)等名流賞識贈文,大曆十二年(777)摘錄寫成此卷。細筆勁毫寫狂草大字,全作奇蹤變化,神采動蕩而不失法度,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拖尾文徵明(1470-1559)跋云,本卷為北宋蘇舜欽(1008-1048)藏本。明中晚期在蘇州流傳,也曾為陷害王世貞之父的嚴嵩(1480-1567)一度持有,足見當時嚴嵩收藏精彩之一端。
宋 徽宗 詩帖
- 卷
- 中書000001
- 國寶
- 第二檔 2.8-3.21(限展)
宋徽宗(1082-1135),姓趙名佶,神宗(1048-1085)第十一子,哲宗(1077-1100)之弟。喜好藝術,書畫無不精工。行草正書筆勢勁逸,近法黃庭堅(1045-1105),遠宗薛稷(649-713),俊挺瘦勁,別成一體,稱「瘦金書」。
本卷見於抄沒嚴嵩(1480-1567)私產的《鈐山堂書畫記》著錄,且卷首仍留明代清點籍沒品的「南昌縣印」半印,足證曾為嚴氏收藏。是宋徽宗存世書蹟中字體最大的作品,行筆較小字更為挺拔剛強。
明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詞話
- 明萬曆四十五年刊本
- 平圖020272-020291
- 第一檔 10.5(三)-12.25(日)
- 第二檔 12.28(三)-3.21(二)
金瓶梅中所標示的作者為蘭陵笑笑生,長久以來,笑笑生的真實身份一直是未解之迷。不過,這本奇情之書於晚明問世之後,許多人堅信故事出自王世貞之手。推測的基礎來自於王世貞對嚴嵩(1480-1567)一家的怨恨,認為王世貞經由小說的撰寫,以達到嘲諷及批判嚴氏家族的目的。當中,經由描述西門慶與蔡太師所形成的腐敗官僚,暗指嚴嵩一家違背禮法的政治作為,而「西門」慶這個名字與嚴世蕃(1513-1565)「東樓」齋號恰好相互呼應,更加深了如此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