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的新政策
「牡丹社事件」後,清帝國採用親差大臣沈葆楨(1820-1879)提議的「善後」之策,放棄向來的劃界封山禁令,改採「開山」政策,開築通往臺灣東部的道路。兵分三路的開設山路,在1874年清軍擅自進勦獅頭社,開啟開山撫番以來第一波勦番戰役,對原住民族的招撫轉向以武力剿平,從1875至1895年二十年間,對臺灣原住民族發動一連串激烈的「征伐戰爭」。
- 各省沿海口隘全圖
- 前、後山及澎湖群島圖
- 清道光朝
「開山撫番」行動展開前,清帝國對臺灣後山的概略認識,《各省沿海口隘圖》,全圖從右到左依序為:澎湖全島圖、臺灣前山圖、臺灣後山圖。
- 奏報日本國兵擾台灣番社一案現與該國使臣議定結案條款事
- (附件117023.117024)
- 同治13年09月22日
- 奕訢等
清帝國與日本因「牡丹社事件」簽訂補償和退兵的北京專約。
受「牡丹社事件」後日本興兵行動影響,開禁入山籌議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