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新時代挑戰

  十九世紀中葉,西力東來,清帝國被迫開港通商。外國勢力進入「界外」,發生多次糾紛。舉其著者有:1867年(同治6年),美國商船羅發號(羅妹號。Rover),在恆春半島南灣遇難,引發美國砲艇攻擊「界外」的恆春,美國駐廈門領事李讓禮(李仙得。LeGendre)與原住民領袖簽訂契約。1869年(同治8年),英國商人荷恩(Horn)及德國商人美利士(Milisch),以武力進墾南澳平原;1874年(同治13年),日本藉口琉球人被殺,出兵恆春半島,征伐原住民(通稱「牡丹社事件」)。原被官府忽視的「界外」,轉成為清帝國的隱憂。

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 夷務始末記同治六年十二月
    • 夷務始末記同治六年十二月
    • 夷務始末記同治六年十二月
    • 夷務始末記同治六年十二月
    夷務始末記同治六年十二月_預覽圖
    夷務始末記同治六年十二月
    • 清帝國對外關係檔案資料匯編的《夷務始末記》

    臺灣南部原住民族部落曾經被外國人殺害的宿怨,成為「羅發號事件」的遠因。美國駐廈門李讓禮(李仙得,Le Gendre,1830-1899)來臺交涉,由原住民族頭目卓杞篤(?-1872),出面議和。

    • 日軍西鄉司令與降服的原住民圖
    日軍西鄉司令與降服的原住民圖_預覽圖
    日軍西鄉司令與降服的原住民圖
    • 倫敦畫報插圖/1890年

    原件刊登於1875年2月27日的英國《圖畫報》(The Graphic: An Illustrated Weekly Newspaper)。1874年,日本以琉球的船難難民擅闖臺灣原住民部落而遭到殺害為藉口,三千餘名士兵攻打臺灣南部牡丹鄉石門村原住民部落。兩個月的交戰後,石門各原住民部落投降,日本都督西鄉從道(Saigo)和各部落的酋長及士兵們合影。

    圖中坐者為西鄉,左坐為卓杞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