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悠遊

小朋友,有沒有去過水族館呀?裡面的魚、蝦、烏龜都充滿了活力,非常吸睛呢!古時候的人雖然沒有照相機和手機,但是他們會利用毛筆,把所看過的水中生物影像給記錄下來。有些畫的好逼真,也有些被誇張、變形,充滿了趣味感。走,現在我們就去瞧瞧古人是怎麼畫水族吧。

  • 清人 魚藻 成扇
    清人
    魚藻 成扇

    這兩柄「龍睛蝶尾」圓形團扇,分別畫了一黑、一紅兩條金魚,形象異常逼真。畫家利用水草與彩筆暈染,重現金魚在水中優游的場景;搭配團扇形的外框,令人聯想到放大鏡的效果。畫家將金魚的動感,收納到靜態的扇面中,無論是欣賞或實用,都非常方便。

    扇子上沒有畫家的簽名,但是扇柄繫著的黃色籤紙,有寫著是由馬駿和徐國祥進獻。二人生平不詳,據查為同治、光緒年間如意館的畫師,藝術風格也反映了清代宮廷審美傳統的延續。

  • 清 華嵒 寫生冊(二) 蛙戰
    清 華嵒
    寫生冊(二) 蛙戰

    這幅畫描寫水塘一角,兩隻較大的青蛙張口瞠目,做勢要準備對決。黃色青蛙的腹部下面,還伏臥著一隻幼蛙,彷彿受到母親的庇護。另一隻同色的幼蛙,正向母蛙靠近,似乎想加入這場戰爭。而綠色青蛙的身邊,也有一隻小蛙在鼓譟助威。雖然看似靜態的畫面,卻瀰漫著無比喧鬧、緊張的氣氛。

    畫中青蛙的體型和顏色,很像是樹蛙。但是腳趾吸盤已經被擬人化,變成尖爪狀,前趾還演變成五爪,更強化了「蛙戰」的畫意。

  • 民國 胡克敏 禾蟹圖
    民國 胡克敏
    禾蟹圖

    胡克敏(1909-1991)是江蘇武進(今常州市武進區)人,號鐵骨翁、漾碧軒主,民國38年以後渡海來台定居。

    這幅畫利用毛筆張合的特性,以及下筆時濃、淡、乾、溼等不同層次的墨色變化,成功地描繪出螃蟹生動的姿態。蟹螯部份的淡褐色,顯現了大閘蟹,也就是毛蟹的特徵。最上方那一隻,腹部寫了一個「王」字,像是在發號施令,也暗藏了畫家的幽默和巧思;地面的稻稈和稻穗交互錯落著,點出此刻正是秋深稻熟的季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