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暨藝術展 展期:2019/01/26~2019/05/05 展場: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動物藝想─故宮新媒體暨藝術展 展期:2019/01/26~2019/05/05 展場: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

博物百科─動物與科學探索

圖像不僅擴大了科學傳播的範圍,也定義了人們對自然萬物的認知。展覽首部分以人們自古以來製作生物紀錄的不同方式,標示出人類在科學探索潮流中的藝術轉向。包括明代的〈本草綱目〉與〈三才圖會〉,成書以科普實用性為主,方便讀者按圖索驥;亦有明末清初以西洋地理與自然史知識為基礎的〈坤輿全圖〉;加上清宮中重視精確的形體細節,並載有生物尺寸、產地與屬性的博物畫,諸如清人〈鳥譜〉、清聶璜〈海錯圖〉與清楊大章〈額摩鳥〉等,以及以今日醫療科技為基礎的藝術發想,如「角島鯨實錄」與「狗貓斷層掃描」等。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

  1. 國立故宮博物院
  2. 2018
  3. 文物取材:清 南懷仁〈坤輿全圖〉及〈坤輿圖說〉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新媒體裝置,是根據院藏天主教耶穌會士南懷仁繪製的〈坤輿全圖〉及〈坤輿圖說〉構思而成。裝置採用特殊地圖投影法,將〈坤輿全圖〉製成直徑1.5米之實體坤輿地球,再用三維擴增實境技術辨識空間中之球體,以行動裝置連結球體和虛擬的坤輿世界。約四百年前,南懷仁以手繪地圖助康熙遙想世界結構;今日,我們則以擴增實境技術,重現這令人眼界大開的體驗。

百駿變

百駿變

  1. 2016
  2. 香港城市大學
  3. 文物取材:清郎世寧〈百駿圖〉

本裝置以數位投影動畫呈現郎世寧〈百駿圖〉中毛色各異之百匹駿馬,以立體光雕技術,投映至實物大小的白馬雕塑之上,呈現畫中馬匹千變萬化的色澤。

本草綱目

  1. 明 李時珍
  2. 乾隆間寫 文淵閣〈四庫全書〉
  3. 22.4cm (H) x 15.4cm (W)
  4. 仿真品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集十六世紀以前本草學之大成,以及實地考察之所得,完成的藥物學巨著。全書分十六部、六十類,書中不僅採用新式的動植物分類,更通過鑑別與實證以確認藥物的名稱種類;〈本草綱目〉傳抄與重刊多次,本次展示的是清乾隆撰修之〈四庫全書〉版,收錄於子部醫家類。展覽特別挑選數種至今仍入藥的動物部位,當中包含現時受保護動物,如虎骨、犀牛角等,藉以顯露動物與人類於不同時代的關係。

鳥譜

  1. 清 不明
  2. 冊 41.1cm (H) x 44.1cm (W)
  3. 仿真品

〈鳥譜〉共十二冊,每冊三十幅,計三百六十幅。每開右頁以工筆結合西洋技法,描繪各種鳥類,其中亦包含傳說中的鳥種;左頁以漢、滿兩種文字,記述其名稱與生態習性等,類近現代鳥類百科圖鑑。此作採用花鳥畫的構圖和筆墨形式,每幅均可當作花鳥冊頁作品觀賞。其創作概念和內涵在歷代花鳥畫中罕見,藝術價值獨特。

畫狻猊

  1. 明 不明
  2. 軸 317 cm (H) x 213 cm (W)
  3. 仿真品

「狻猊」一詞,係由印度語系或梵語音譯而來,西晉郭璞(276-324年)注〈爾雅〉指出,狻麑(猊)與師(獅)子實為一物二名,自西域傳入中國。本幅畫瀑布水岸間,一雄獅頭頂鬃毛,瞠目咧嘴,挺胸立坐於樹下,充滿王者氣勢。畫者以重複皴擦的線條,勾勒樹幹粗糙的紋理,再以陰影向背的體勢,表現質量感。成作時間約在明代中晚期,與宮廷風格關係密切。

畫狻狔

  1. 清 劉九德
  2. 軸 145cm (H) x 197cm (W)
  3. 仿真品

「狻猊」一詞,是由印度語系或梵語音譯而來。狻麑(猊)與師(獅)子實為一物二名,自西域傳入中國。劉九德,字陽升,順天(今北平)人,擅畫人物,詔寫康熙帝像稱旨後,賜官中書。一頭獅子立於溪畔,巨碩粗壯,幾充塞滿幅,展現雄壯威武之氣勢。畫家以較曲謹之筆法畫獅子,毛髮尤刻意以工筆描繪,而背景則放筆寫之,得逸工謹相融之趣。

海錯圖

  1. 清 聶璜
  2. 冊 30.4cm (H) x 68cm (W)
  3. 仿真品

〈海錯圖〉有四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第四冊。此冊畫鱟、螺、蟹、蝦等海中生物,無款印,每幅楷書題名并讚。第一冊序文云:「時康熙戊寅(1698年)仲夏,閩客聶璜存庵氏題於海疆之釣鰲磯。」聶璜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客遊南北各地近廿載,後將所聞所見的諸多海物,集稿謄繪成〈海錯圖〉冊。

海錯奇珍-沉浸式互動劇場

海錯奇珍-沉浸式互動劇場

  1. 國立故宮博物院
  2. 2018
  3. 文物取材:清 聶璜〈海錯圖〉

「海錯奇珍-沉浸式互動劇場」以創新之躺臥觀展方式,觀眾手持漁火燈觸發互動劇場,仿若身置大海,沉浸於詭譎多變的深海景致,並伴隨著起伏有致的海浪波濤、深海環景音效,透過集體共創、感知回饋、美感體驗、開放參與,讓體驗者深度沉浸於浩瀚無際的大洋場域。劇場內容取材自清代生物學家暨畫家聶璜所繪的〈海錯圖〉。「海錯奇珍-沉浸式互動劇場」展現了藝術家廣蒐博采之見聞及對自然界的博物史觀,構織出想像與真實交疊之海洋異想世界。

歐洲動物園-生態奇趣

歐洲動物園-生態奇趣

  1. Andre Belloguet
  2. 1882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歐洲盛行將列國比喻為各種動物。〈歐洲動物園 ﹣生態奇趣〉將歐洲列國化為一群動物,反映各個國家的形象特性,深刻隱喻當時政局。例如,英國群島是隻靜伏敏銳的章魚,伺機攻擊歐洲大陸;法國是隻亢奮的公雞;德國是隻潛伏在奧匈帝國旁的狡猾狐狸,而奧匈帝國本身則是一隻貪婪又焦慮的貓頭鷹;俄國是隻巨型白熊,正在吞噬一個代表奧圖曼帝國的可頌麵包。

角島鯨實錄

角島鯨實錄

  1. 2018
  2. 坤輿全圖

2014年,一條長10.8公尺的角島鯨屍首,擱淺於大埔紅石門。此鯨魚品種經過詳細的基因分析,證實為2003年發現的全新鯨魚品種。當時,香港城市大學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的教職員,與多個學系的學生,合作掃描這副骸骨。2017年,在花蓮外海,賞鯨船見到活體角島鯨到水面換氣,這是暨2015年在馬達加斯加外海首次捕捉到角島鯨活動影像後的罕見畫面。是次展覽將過去掃描所得,以3D列印技術,製作1:2大小的鯨魚骨頭,配合珍貴的角島鯨活動影片,讓觀眾感受來自海洋的神秘魅力。

貓狗斷層掃描

貓狗斷層掃描

  1. 香港城市大學
  2. 2018

運用數位幾何演算將眾多X光掃描所得的斷面圖像結合為連續性圖檔(又稱「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製作一隻貓和一隻狗的橫切面,猶如將貓狗「切片」,使觀眾得以窺視動物內部。這些橫切面除了化為立體展品外,亦以模擬立體模型展示,觀眾可從中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