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展出時間 2018年07月01日至2018年09月25日,北部院區 陳列室 202、208、212

  相較於遙遠虛渺的海外仙山,名山與洞天福地提供給道士和俗世更為親近的聖域。洞天被認為明亮如同自然光照,內有靈府神館,甚至互通貫連。誤入桃花源,正是凡人經由洞穴進入仙境的一段美麗傳說。

 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

  1. 形式:軸
  2. 尺寸:183.2x121.2+詩塘28.4x121
  3. 此件文物為限展品,展期自7月1日至8月13日。

  本幅無款,詩塘王鐸(1592-1653)題跋將作者定為五代董源(活動於10世紀上半)。董源為江南鍾陵(今江西南昌)人,善以披麻皴寫江南山水,樹立重要山水畫派。此幅雖具董源風格,但應完成於元代。前景橋上立三人,二人頭戴幞頭,皆為迎客而來。中景畫殿宇高聳,其上雲霧瀰漫,雲嵐與青綠色峻嶺交界處,可見大小不一的洞口。洞口透著自然光,頗符合道教將名山洞穴視為仙宮靈府,內有日月光照的宗教概念。左上方「洞天山堂」四字,雖不知何人所書,卻是貼切的名稱。

元 方從義 神嶽瓊林圖

  1. 形式:軸
  2. 尺寸:120.3x56+詩塘27.6x55.8
  3. 此件文物為限展品,展期自8月14日至9月25日。

  方從義(1301-1378後),號方壺,為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正一教道士,曾學仙道於全真教領袖人物金蓬頭(1276-1336)。
  據畫家題識,圖名「神嶽瓊林」。瓊林指龍虎山瓊林臺,神嶽語出自南朝梁陶弘景(456-536)《真誥》,足見畫家意在呈顯宗教性的道教聖山。前景畫林木蓊鬱,內狹外敞的水口向內深入。中景竹林房舍隱見,左方一隱士策杖登臺,對照巨大的山峰拔地而起,更顯渺小。山石以濕筆刷、點、染,筆法率性,直覺地表現出聖山的生氣與超凡。

明 鄭重 仿王蒙葛洪移居圖

  1. 形式:軸
  2. 尺寸:135.8x29.1

  畫題「葛仙翁移居圖」中的葛仙翁,指葛洪(283-343),晉丹陽句容人,是道教金丹道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在名山大嶽修練作藥,才能得道。葛洪年老時聽聞交趾出丹砂,攜子姪前往,而為廣州刺史鄧嶽所留,於是停留羅浮山煉丹修道,卒後羽化成仙。
  鄭重(17世紀前期)此作用筆綿密,佈局窄長。前景畫葛洪與妻子鮑姑騎牛前進,旁有僮僕捧鵝背瓢,羊犬隨行。曲折的山徑,越過層疊山巒,通向道觀和樂世界,表現出畫中人對仙道的追求。